百词典

《少年游·润州作》

时间: 2025-05-07 06:21:57

诗句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1:57

原文展示:

少年游·润州作
作者: 苏轼 〔宋代〕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白话文翻译:

去年的今天,我送你离开,站在余杭的门外,飞舞的雪花像是杨柳的花瓣。今年春天结束,杨柳的花瓣却像雪一样飘落,却依然没有看到你回家的身影。对着酒杯,我卷起帘子邀请明月,清风和露水透过窗纱。就像嫦娥怜惜那双燕子,月光清晰地照在斜斜的画梁上。

注释:

  • 余杭: 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古时为重要交通要道。
  • 飞雪似杨花: 形容雪花纷飞,像杨花一样飘落。
  • 犹不见还家: 仍然没有见到归来的人。
  • 卷帘: 卷起窗帘。
  • 姮娥: 嫦娥,月宫中的女神,传说中与月亮有关。
  • 双燕: 指一对燕子,象征着情感与团聚。
  • 画梁: 装饰精美的横梁,常用于古代建筑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苏轼以其豪放豁达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而闻名,作品涵盖诗词、散文、书信等多个领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至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时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相聚时光的怀念。此时正值春末,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孤寂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少年游·润州作》是一首表达思友情怀的词作,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乡愁与惆怅。开篇以“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引入,生动的描绘了雪花与杨花交织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无奈。接下来的“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则进一步加深了思念之情,春天的结束与杨花的飘落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人与人之间的离散。

“对酒卷帘邀明月”这一句,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悟,月亮的明亮仿佛是对友人思念的回应。然而,窗外的风露透过窗纱,又让人感到一丝凉意,提醒人们即使有月光的陪伴,内心的孤独依然存在。最后以“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作结,嫦娥的怜惜与双燕的意象,隐喻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整首词语言清新,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情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回忆去年送别的场景,雪花飘落如同杨花,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比去年与今年,春天结束,杨花再次飘落,暗示着友人仍未归来,思念更加深重。
    •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在孤独的夜晚,诗人举杯邀月,试图以酒消愁,描绘出一种宁静却又清冷的意境。
    •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嫦娥月下怜惜双燕,传达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同时月光照亮的画梁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希望与惆怅。
  •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飞雪比作杨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象。
    • 拟人: “姮娥怜双燕”,赋予了嫦娥以人类的情感,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 全诗结构工整,对仗工巧,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孤独与情感的交织,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情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飞雪: 代表离别与孤独,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杨花: 代表青春的短暂与美好,象征着逝去的往事。
  • 明月: 象征思念与团圆,充满了温暖的情感。
  • 双燕: 代表爱情与团聚,暗示着诗人对美好关系的向往。
  • 窗纱: 代表隔阂与距离,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飞雪似杨花”是用来描述什么的?

    • A. 春天的到来
    • B. 离别的无奈
    • C. 友人的笑声
  2. “对酒卷帘邀明月”中“卷帘”指的是什么?

    • A. 结束思念
    • B. 邀请明月
    • C. 观察景色
  3. 诗中提到的“姮娥”是哪个神话人物?

    • A. 哪吒
    • B. 嫦娥
    • C.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少年游·润州作》与李白的《月夜思》均表达了对故人或故乡的思念,但苏轼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深情,而李白则更侧重于对家乡的怀念。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虽有差异,但均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集》
  • 《宋代文学发展史》
  • 《中国古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物有可叹者因戏作数语以识之 园居 春雨复寒遣怀 示友 月岩 老病 夜观秦蜀地图 闲适 戊辰立春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高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缺失 秃宝盖的字 包含贰的词语有哪些 离房 糹字旁的字 典谟训诰 包含怒的成语 争妍竞艳 重床迭屋 消去反应 逐末舍本 不如 西字头的字 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盛水不漏 结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