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5:47
洞仙歌·冰肌玉骨
作者:苏轼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
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
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女子在静夜中恬静的景象。她的肌肤如冰似玉,清凉而不出汗,水殿中风吹来,暗香四溢。绣帘轻开,明亮的月光悄然窥入,女子未曾入睡,枕头歪斜,发钗横置,显得慵懒而迷人。她起身,素手轻轻,庭院里一片寂静,偶尔能看到稀疏的星辰渡过银河。她问夜晚如何?夜已三更,金波微淡,玉绳低垂。她不禁想问西风何时会来,却又意识到光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这首词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它的意象和情感可以与古典文学中对夜景和女子的描绘相联系,表现出一种典雅而又孤寂的情感。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苏轼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起伏,生活经历丰富,这也影响了他的创作。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其晚年,反映了苏轼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他通过对夜晚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逝去岁月的怀念。
《洞仙歌·冰肌玉骨》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展现了苏轼对夜晚静谧之美的极致追求。词中以“冰肌玉骨”开头,便设定了一个清冷而美丽的女子形象,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接下来的描写通过水殿、暗香、明月等意象,营造出一幅静谧的夜景图,令人心生向往。
在情感上,词人通过女子的慵懒与夜的静谧,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一句,既是一种对时间的反思,也透露出一种对人生短暂的无奈。最后两句“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更是将这种感慨推向高潮,表现了对生活的哲思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词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细腻,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主题是对静谧夜晚的描绘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的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冰肌玉骨”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风景
B. 女子
C. 夜晚
诗中提到的“暗香”是指什么?
A. 雨水
B. 花香
C. 月光
“夜已三更”意味着什么?
A. 早晨
B. 中午
C. 夜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