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时间: 2025-04-26 03:29:04

诗句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

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9:04

原文展示: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作者:苏轼 〔宋代〕

参横斗转欲三更,
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
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
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


白话文翻译:

夜深时分,星斗移位,似乎要到三更了,
苦雨经过风的洗礼,终于放晴。
云朵散去,月光明亮,谁来点缀这美景?
天空的容貌和海水的颜色本是澄澈的。
我只剩下鲁国老人的乘桴之意,
大概能听到轩辕所奏的乐声。
即使在南方荒野死去,自己也不后悔,
此行的奇绝体验,冠绝我一生。


注释:

  • 参横斗转:参星和斗星的运行,指星空的变化。
  • 苦雨终风:形容雨后风停,天气变好。
  • 点缀:装饰,点明。
  • 鲁叟:指鲁国的老者,古时的隐士,象征悠然自得的生活。
  • 乘桴:乘坐木筏。
  • 轩辕:传说中的黄帝,象征高雅的音乐,文化的象征。
  • 九死南荒:形容经历多次生死考验,南荒指南方的荒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政治上的坎坷经历和在文学上的广泛成就,使他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苏轼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也有细腻柔和,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一次渡海旅行中写成的,反映了他在夜晚渡海时的感受与思考。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表现了他对生命旅途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是一首典型的苏轼风格的诗作,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诗的开头以“参横斗转欲三更”引入,描绘出夜晚的宁静与深邃,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沉静的氛围。接着“苦雨终风也解晴”一句,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传达出一种从苦涩到愉悦的转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中“云散月明谁点缀?”表现了对美好景色的自发感叹,透露出一种孤独和失落的情绪。接着“天容海色本澄清”则是对自然本质的赞美,显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理解和热爱。最后两联,诗人将个人经历与历史文化结合,表达了对生命旅途的无悔与珍惜,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整首诗歌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苏轼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而动人的夜渡海景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参横斗转欲三更:描绘夜空星斗的变化,暗示时间已接近深夜。
  2. 苦雨终风也解晴:表达经历风雨后的晴朗,象征历经磨难后的豁达。
  3. 云散月明谁点缀?:思考美丽的月光下,谁来衬托这份宁静。
  4. 天容海色本澄清:自然的美好本质,反映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5. 空余鲁叟乘桴意:提到鲁国老人的闲适生活,表达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6. 粗识轩辕奏乐声:提及历史文化,表现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向往。
  7. 九死南荒吾不恨:自我反省,表现出无怨无悔的勇气。
  8. 兹游奇绝冠平生:此行的奇妙体验,是他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人生旅途比作渡海,增添了诗的哲理性。
  • 夸张:如“九死”的表达,强调经历的艰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渡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以及无怨无悔的生活态度,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星斗: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宇宙的浩瀚。
  • 雨风:象征人生的苦难与挑战。
  • 月亮:象征明亮与希望,反映诗人的愿景。
  • 鲁叟:象征隐士生活,表现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 :象征自由与随性,表现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鲁叟”指的是? A. 苏轼的朋友
    B. 隐士
    C. 大将军

  2. 诗中“九死南荒吾不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生命的后悔
    B. 对人生经历的无怨无悔
    C. 对自然的恐惧

  3. 诗的首句“参横斗转欲三更”主要描述了什么? A. 星斗的变化
    B. 风雨的来临
    C. 早晨的景象

答案: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表现对人生和时光的思考。
  • 《赤壁赋》(苏轼):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情感更加豪放。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水之美,情感更为细腻。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自然描绘与情感表达上的不同风格,苏轼的作品往往融合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展现出更深层次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万安江上 江皋 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 望花山张老家 汪给事守鄂渚元宵代江夏宰吴熙仲献灯 其一 闻机上妇说蚕事之辛勤织未成缣往往取偿债家 怀家三首 湖广李漕革夫大卿饮客西湘 宿农家 读改元诏口号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龝字旁的字 空群之选 包含腺的词语有哪些 山走石泣 言开头的成语 高举远蹈 留连忘返 而字旁的字 再嫁 怀火 牙字旁的字 薪樵 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拥略 力字旁的字 包含幌的词语有哪些 閠字旁的字 以正视听 安不忘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