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1:55
泗滨一片石,万古知音难。
野老无心击,西风过耳寒。
韵高泉并落,声冷叶先乾。
历历谁相委,蒲团夜正阑。
泗滨的那一块石头,千古以来知音难觅。
乡间的老人无意间敲打,西风吹过耳边感到一阵寒意。
音韵高亢如泉水流下,声音冷清,树叶早已干枯。
清晰的声音,究竟有谁来倾听,蒲团上夜色已深。
“知音”出自古代典故,原指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友谊,后用来形容志同道合的人。诗中提及“万古知音难”,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与无奈。
成鹫(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风格清新洒脱,善于运用意象与自然景色结合,表达感情。
此诗创作于秋季,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孤独感和对知音的渴望。秋天的氛围常常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诗人在秋风中感受到寒意与孤寂,透过秋磬的声音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场景。首先,诗人提到“泗滨一片石”,这块石头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更似乎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隔阂。接着,诗中出现的“野老无心击”描绘了乡间老人敲打石头的场景,似乎在无意中引发了对过往的回忆和对知音的渴望。西风的袭来,不仅带来了寒冷,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韵高泉并落,声冷叶先乾”一句,通过音韵的高亢与秋叶的干枯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秋天的萧条与生命的无奈。而最后两句则更加突出了孤独的感觉,诗人在蒲团上独坐,思索着“谁相委”的问题,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友谊的渴望,营造出一种浓厚的秋日氛围与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与内心的孤独,表现了对知音的渴望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思索着人与人之间深刻的情感联系,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诗中提到的“泗滨”指的是哪个地方?
“万古知音难”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西风过耳寒”意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