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3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34:31
古澹园
作者: 黄振 〔清代〕
一径秋阴向晚天,小园缓步意萧然。
水衣绿破崩崖底,霜果红欹落叶边。
屋倒祠堂留古像,人亡台榭剩荒烟。
亦知名胜终难久,太息何曾有百年。
这条小路在秋天的阴影下延伸,傍晚的天空显得有些沉闷,我在小园中缓步而行,心中充满了萧条的情绪。山崖底下的水边,绿色的衣裳被冲破,霜打的果实红色倾斜着,落在了枯叶的旁边。倒塌的祠堂只留下古老的画像,曾经的人死去后,台榭只剩下荒凉的烟雾。我也知道名胜终究难以长久,叹息间,谁曾有过百年的岁月呢?
此诗中提到的“古像”和“台榭”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变迁。古代的胜地和名胜常常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难免会被遗忘或损毁。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黄振,清代诗人,生平不详,著作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为主,风格清新而深邃。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历史变迁之时,诗人借助古澹园的景象,表达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古澹园》是一首充满秋日萧瑟气息的诗作,诗人在小园中缓步而行,感慨万千。开篇的“一径秋阴向晚天”,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显阴郁的氛围。小园虽小,却承载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思考。接下来的描写,水边的绿色植物与霜打的红果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古祠堂与荒台的描绘,传达出对历史的追思与对人事变迁的无奈。“人亡台榭剩荒烟”,是对曾经繁华的深切怀念,现实的荒凉与昔日的辉煌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感慨万千。最后一句“亦知名胜终难久,太息何曾有百年。”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全诗以秋天的小园为背景,表现了对生命的感慨与对历史的追思,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失落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秋阴”指的是:
A. 夏天的阳光
B. 秋天的阴影
C. 冬天的雪景
“人亡台榭剩荒烟”中的“荒烟”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繁华的景象
B. 过往的记忆
C. 荒凉与悲伤
此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春天的渴望
B. 对历史的追思与感慨
C. 对生活的赞美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比较,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黄振的诗更侧重于对历史的感慨,而王维则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两者的情感基调和艺术手法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