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2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6:33
作者: 林千之 〔宋代〕
读书避世喧,结庐五云表。
淡薄足生涯,诘曲藏深杳。
仰观红日近,俯视众山小。
沧溟舞澎湃,云气度浩渺。
乔松蔓翠萝,绝壁藏啼鸟。
一派从天来,长练挂木杪。
海鸥忘机智,峒蝶忙飞绕。
亦知山房静,而被俗客扰。
作诗寄殷勤,努力须壮少。
他年腾踏去,蕙帐猿惊晓。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隐居于山中,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他在五云之上建造了小屋,淡泊的心境使他感到生活的充实与满足。仰望天空,红日近在咫尺,俯视大地,众山在他眼中显得渺小。海洋波涛汹涌,云气浩瀚无边。高大的松树和缠绕的藤萝,绝壁上藏着啼叫的小鸟。天上的云彩像一幅画,长长的瀑布挂在树梢。海鸥无忧无虑,山中的蝴蝶忙着飞舞。尽管他知道自己的山房是宁静的,但却常被世俗的客人打扰。他努力作诗以寄托自己的情感,期盼未来能够摆脱这些干扰。希望有一天能腾飞而去,晨曦中猿猴惊醒。
作者介绍: 林千之,宋代诗人,作品多以山水田园诗为主,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士人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然归隐的时代背景。诗人或许在某次隐居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便写下此诗以表达自己的心境。
《赠水帘洞黄秀才》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诗人林千之通过描绘山水自然的美景,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逃避。诗的开头直接点明了主题:“读书避世喧”,表明他选择远离社会喧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随着诗句的发展,作者描绘了他所处的宁静环境,红日、众山、沧海等自然景象层层展开,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诗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仰望红日和俯视众山的描写,形成了“高”和“低”的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心中自然的伟大与自身的渺小。后面的描写中,海鸥的“忘机智”和蝶的“忙飞绕”则表现了自然界的自由与生动,形成了与诗人内心静谧的对照。
最后,诗人意识到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世俗的干扰依然存在,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象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考,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隐逸与自然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对世俗纷扰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读书避世喧”意指?
A. 读书是为了名利
B. 读书是为了避开世俗的喧嚣
C. 读书是为了交朋友
D. 读书是为了旅行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A. 描绘自然景象
B. 写作小说
C. 交流诗歌
D. 参加聚会
“仰观红日近,俯视众山小”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伟大与自我的渺小
B. 对山的向往
C. 对太阳的崇拜
D. 对生活的厌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