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6:50
杖履疑师在,房关四壁蛩。
贮瓶经腊水,响塔隔山钟。
乳鸽沿苔井,斋猿散雪峰。
如何不相见,倚遍寺前松。
我怀疑师父在此地,四周的房间里只听见蟋蟀的鸣叫。
瓶中存着腊水,遥远的钟声从山上的塔传来。
乳鸽在苔藓覆盖的井边徘徊,斋堂里的猿猴散布在雪峰之上。
为何我们不能相见?我倚靠在寺前的松树上,遍寻你却无踪影。
本诗虽不涉及具体的典故,但其描写的孤独环境与禅意相结合,反映了唐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刘得仁,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观与禅宗思想,情致淡泊,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士人隐逸风气盛行,作者可能在某个寺庙中静修,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宁静与自身的孤独,因而写下此诗。
《吊草堂禅师》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展现了诗人在宁静环境中的思考与情感。诗歌开篇以“杖履疑师在”引入,立即营造出一种悬疑的氛围,似乎师父在此地却又难以寻觅,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接下来的描写,通过四周的声音(蟋蟀的鸣叫、钟声的回响),构建出一种静谧而又孤独的场景。
“乳鸽沿苔井,斋猿散雪峰”,这句话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出自然的和谐美,乳鸽和猿猴的出现不仅增添了生命的气息,也让孤独的诗人更加感受到与自然的共鸣。最后以“如何不相见,倚遍寺前松”结束,表达了诗人对师父的思念与对人际关系的无奈,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哀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呈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的孤寂,表达了对师父的怀念与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体现出唐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对心灵自由的渴望。
意象词汇:
每一个意象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象征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杖履疑师在”意指什么?
“响塔隔山钟”中的“隔山钟”意指?
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和刘得仁的《吊草堂禅师》都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王维的诗更注重意境的悠远与静谧,而刘得仁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人与人之间的思念与隔阂。两首诗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均体现了唐代诗人的禅意与对自然的热爱。
推荐书目:
以上材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吊草堂禅师》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