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3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39:50
客鬓双蓬老拾遗,一灯明灭酒醒时。
百年回首忽成梦,万窃有声皆是诗。
残夜月枝乌未稳,故乡水草雁多饥。
夹衣初试新霜冷,欲折黄花寄所思。
在这寂静的夜里,鬓发已白的我,像是拾起了岁月的遗落,一盏灯光忽明忽灭,酒醒之时,往事历历在目。
回首百年,忽然间一切都成了梦,耳边似乎听见无数低语,都是诗的音律。
残夜中,月光照在摇曳的树枝上,尚未稳固的乌鸦在叫唤,故乡的水草丰盈,却使得雁群饥饿。
刚刚穿上的夹衣,感受到初秋的霜冷,想折一朵黄花,把思念寄托其中。
此诗未明确引用古典典故,但其中的意象,如“月枝”、“黄花”,在古诗词中常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分别代表孤独、思乡等情绪。
作者介绍:林景熙,宋代诗人,生平经历较少记载,但其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风格细腻而含蓄。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晚年时写就,表达了对人生的回顾和对故乡的思念,结合了酒后感怀和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
“独夜”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故乡的深刻思考,带有浓厚的怀旧情感。开篇以“客鬓双蓬老拾遗”引入,既表达了诗人年华已逝的感慨,也暗示了他在流亡生涯中对生活的拾遗与反思。接下来的“一灯明灭酒醒时”,将诗人的孤独与酒后的清醒状态结合,灯光的闪烁如同人生的起伏,酒醒之后的清晰反思,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忧伤。
接着“百年回首忽成梦”,诗人回首往事,恍若一场梦,人生的短暂与虚幻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万窃有声皆是诗”,则是将内心的低语与诗歌相联系,诗人似乎在与自己对话,抒发内心的情感。
“残夜月枝乌未稳”,描绘了夜色中的孤寂,月光照在摇曳的树枝上,伴随乌鸦的哀鸣,更增添了几分凄凉。故乡的“水草雁多饥”则体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水草丰盈却无人问津,雁群饥饿,暗喻了自己在异乡的孤单与无助。
最后一句“欲折黄花寄所思”,通过对黄花的想象,寄托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这种情感在清秋的霜冷中愈加浓烈。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真挚的情感,传达出一种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客鬓双蓬”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黄花”象征什么?
“百年回首忽成梦”体现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