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2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20:29
赋双松堂呈薛监簿
作者: 林景熙 〔宋代〕
宿觉山中有双松,一朝劫炉鳞鬣空。
端明堂前有双松,至今古色摩苍穹。
此物受命本千岁,扶持若有神始终。
天留贞质表文献,厖言幻学宁女容。
昔贤种松如种德,柯叶余事根本丰。
百年封植雨露饱,厥声大肆鸣笙镛。
掀髯相视雪贸贸,拥盖对立云童童。
不知天地有黄落,玄冥失柄春无功。
闻孙峨冠立松下,典刑如侍乾淳翁。
昂藏见谓廊庙具,夭矫亦有山林风。
棱棱铁面不可犯,麾去秦爵如飞蓬。
采衣奉酒列清影,森森头角皆虬龙。
在宿觉山中有两棵松树,宛如一朝劫难后留下的鳞片。
端明堂前也有两棵松树,至今依然古朴,摩天苍穹。
这松树的命运本有千年的历史,扶持着似乎有神灵的存在。
天地留存贞洁的品质,标志着文献的传承,
博大的言辞与幻学,何以容得女子的姿态。
往昔的贤者种松如同种德,枝叶繁茂根本丰厚。
百年间封植,雨露滋养,声声乐音如鸣笙和镛。
白发苍苍的老者相视而笑,松树遮盖着云彩。
未曾知晓天地间的黄叶飘落,玄冥之中失去了春天的功效。
听闻孙子穿着冠帽站在松下,典刑似乎侍奉着乾淳的老翁。
昂首挺胸的样子,宛如庙廊里的一切,
夭矫的姿态也有山林的气息。
棱角分明的铁面无人敢犯,轻轻挥手就将秦爵如飞蓬般驱散。
采衣奉酒,清影列阵,森森的头角如虬龙。
林景熙,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田园、抒情为主,其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赋双松堂呈薛监簿》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雅士聚集之时,诗中表现了对松树的景仰与赞美,体现了士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对道德品质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写双松,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感情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松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不屈,诗人在宿觉山和端明堂前的双松之间,寄托了对历史和道德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宿觉山中的双松”与“端明堂前的双松”,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诗中提到的“昔贤种松如种德”,不仅强调了松树的象征意义,也隐喻着古代贤者对德行的重视。诗人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出人生态度,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对仗工整,意象丰富,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对美好品德的向往。对比与象征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具层次感,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以双松为主线,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重。通过松树的形象,诗人传递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的和谐关系。
松树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忠贞与刚毅的象征,与士人的品德修养相呼应。诗中提到的松树不仅是自然的表现,也是对道德和文化的寄托,承载着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赋双松堂呈薛监簿》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林景熙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宿觉山”是指什么?
A. 一座古代的名山
B. 一位诗人的别号
C. 一种植物
D. 一种乐器
在诗中,松树象征着什么?
A. 富贵
B. 坚韧与长寿
C. 美丽
D. 繁荣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展现各自的风格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