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壬辰日蚀》

时间: 2025-07-26 11:15:43

诗句

忆昔度宗皇帝时,十年十三日食之。

似道屃赑湖海曲,天子宫庭耽乐嬉。

满朝翕翕皆妇人,祸来照镜方画眉。

北军顺流日食既,两国正尔争雄雌。

兴亡岂必皆有数,百年以来士气索。

文臣髀肉不识马,武士惊魄怕见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1:15:43

原文展示:

忆昔度宗皇帝时,
十年十三日食之。
似道屃赑湖海曲,
天子宫庭耽乐嬉。
满朝翕翕皆妇人,
祸来照镜方画眉。
北军顺流日食既,
两国正尔争雄雌。
兴亡岂必皆有数,
百年以来士气索。
文臣髀肉不识马,
武士惊魄怕见旗。

白话文翻译:

回想在度宗皇帝统治的时代,
十年间发生了十三次日食。
仿佛是道教的神兽出现在湖海之畔,
天子在宫廷中沉迷于欢乐与嬉戏。
满朝的官员大多是女性,
祸患来临时,她们才照镜子化妆。
北方军队顺流而下,日食已然发生,
两个国家正争夺着雄雌之位。
兴亡难道一定都有命数吗?
百年来士气已经低落。
文官们肥胖得连马都不认识,
武士们惊慌得不敢面对旗帜。

注释:

  • 度宗:指宋朝的度宗皇帝,名赵昀。
  • 日食:指太阳被遮挡的天文现象,古人认为此现象有重大意义。
  • 屃赑:神话中的神兽,象征着祥瑞。
  • 翕翕:形容聚集,声势浩大。
  • 祸来照镜:比喻在灾难来临时才意识到危险。
  • 雄雌:比喻权力和地位的争夺。
  • 士气索:士气低落,萎靡不振。
  • 髀肉:形容文官因缺乏锻炼而肥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风格多样,常关心时政。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日食这一天文现象象征国家的危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士气的低落。

诗歌鉴赏:

《壬辰日蚀》是一首融合了时事与自然现象的诗作,诗中通过回忆日食事件引入对国家兴亡的思考。开篇提到“忆昔度宗皇帝时”,引出作者对过去帝国盛世的怀念,然而紧接着是对日食频繁的描述,暗示着不安定的政局。诗人用“似道屃赑湖海曲”来形容日食,赋予其神秘色彩,象征着国家未来的不确定性。

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宫廷的奢华与满朝女性的景象,讽刺了当时政局的腐败与无能。通过“祸来照镜方画眉”的比喻,揭示了人们在灾难来临时才意识到危机的无知与迟钝。北军顺流而下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迫近,两个国家的争斗加剧,反映出民族之间的对立与斗争。

最后两句“兴亡岂必皆有数,百年以来士气索”则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质疑历史的必然性,指出士气低落的根源是文官的懒惰与武士的恐惧。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警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忆昔度宗皇帝时:回忆起度宗皇帝统治的时代。
  2. 十年十三日食之:在这十年间发生了十三次日食现象。
  3. 似道屃赑湖海曲:形容日食的神秘,仿佛神兽出现在湖边。
  4. 天子宫庭耽乐嬉:天子在宫殿中沉迷于享乐。
  5. 满朝翕翕皆妇人:朝廷中大多数官员为女性。
  6. 祸来照镜方画眉:灾难来临时才意识到危险。
  7. 北军顺流日食既:北方军队顺流而下,日食发生了。
  8. 两国正尔争雄雌:两个国家正在争夺权力。
  9. 兴亡岂必皆有数:兴亡未必都是命中注定。
  10. 百年以来士气索:士气在过去的百年间低落。
  11. 文臣髀肉不识马:文官因懒惰而肥胖,连马都不认识。
  12. 武士惊魄怕见旗:武士们因恐惧而不敢面对旗帜。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屃赑”比喻日食,赋予其神秘感。
  • 对仗:如“兴亡岂必皆有数,百年以来士气索”形成对比,增强韵律感。
  • 设问:通过“兴亡岂必皆有数”引发思考,增强诗的反思性质。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日食的自然现象,反映出国家的危机与士气低落,揭示了朝廷的腐败与社会的动荡。诗人在反思历史的同时,也对未来表示深切的忧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日食:象征国家的危机和不安。
  2. 宫廷:代表权力的中心,反映出奢华与腐败。
  3. 女性:象征朝政的无能与无知。
  4. 北军:象征外部威胁与战争。
  5. 镜子:比喻自省与觉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度宗”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屃赑”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神秘与祥瑞
    • C. 财富
    • D. 权力
  3. “祸来照镜方画眉”这句的意思是?

    • A. 灾难来临时才意识到危险
    • B. 人们一直在化妆
    • C. 生活是美好的
    • D. 需要时刻准备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反映国家动荡与人民苦难。
  • 《登高》(杜甫):通过个人的感受反映国家的兴亡。

诗词对比:

  • 《春望》 vs 《壬辰日蚀》: 两首诗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国家的兴亡和个人的悲苦。杜甫的《春望》更强调个人的情感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陈普的《壬辰日蚀》则通过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的结合,展现了更为复杂的政治背景。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代文学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声声慢(饯魏绣使泊吴江,为友人赋) 瑞鹤仙(赠道女陈华山内夫人) 满江红·竹下门敲 玉烛新 其八 癸卯元夕 天香·蜡梅 琐窗寒·玉兰 天香(寿筠塘内子) 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木兰花慢(重游虎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亅字旁的字 武震 花衢 束身修行 鹵字旁的字 租佃 包含军的成语 虎字头的字 手慌脚忙 遮开头的成语 天高气轻 艸字旁的字 卜字旁的字 包含坤的成语 轻日 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畜积 张脉偾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