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4:57
咏史下·何无忌
作者: 陈普 〔宋代〕
怀恩马柳志何卑,
挟恨东堂德愈衰。
犹有豫章苏武节,
不惭京口协谋时。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诗中提到怀恩马柳,表现出对那些在历史上有过功绩,但后来遭受冷落的人的同情;提到东堂,暗示一些有权势的人已失去德行;苏武的节操则代表了忠诚和坚守信念的精神;最后一句则表明,作者并不以自己的行为为惭愧,反而参与当时的政治谋划。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普,字仲明,号云山,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咏史诗见长。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社会的批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南宋时期,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许多忠臣被冷落,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失望与不满。
《咏史下·何无忌》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现实关怀的诗作。诗人在开篇就以“怀恩马柳志何卑”引入,表达了对历史忠臣的惋惜,揭示了他们在历史长河中所遭遇的冷落与不公。这种情感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反映了诗人对当代政治环境的深刻思考。
接下来的“挟恨东堂德愈衰”则将视线转向当今的权贵,指出权势者的道德沦丧,暗示着社会的道德败坏。诗人在这里不仅是在咏史,更是在对历史的反思中发出对当下的警示。
而“犹有豫章苏武节”一联则引入苏武的忠贞作为对比,强调了即使在这样一个充满阴暗的时代,仍然有忠诚和坚守的精神存在,表现了诗人内心对理想的坚持和对道德高地的渴望。
最后一句“不惭京口协谋时”,则是诗人自我肯定的表现。在他眼中,参与当时政治活动的自己,虽不无争议,但却无愧于心。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现实的批判,展现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对当下政治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忠诚、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马柳”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A. 马援、柳宗元
B. 苏武、马援
C. 柳宗元、苏武
D. 无法确定
“犹有豫章苏武节”中提到的“苏武”象征什么?
A. 忍耐
B. 忠诚
C. 胆怯
D. 叛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陈普的《咏史下·何无忌》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关注历史与现实,但陈普更多侧重于个人的理想与忠诚,杜甫则在国家动荡中表现出更深的忧愁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