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1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10:03
《孟子·陈仲子》
民彝万古在乾坤,人道宁同鹿作奔。
纵使披毛兼辟谷,何能一日立人间。
全诗翻译:
在天地之间,民众的风俗和伦理道德延续了万古;然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难道能像鹿群奔跑一样随意吗?即使披上毛皮,能够不吃粮食,又怎能在一天之内建立起人间的秩序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鹿作奔”可理解为一种形象化的比喻,指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无序和奔波,与古代的伦理观念形成对比。孟子本身提倡的“仁义”思想在此被质疑,表达了对人性和社会道德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对社会伦理的思考,风格沉稳,常以古典哲学为基础。
创作背景:
此诗在时代背景下反映了对人性、道德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思索,呼应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与对人道主义精神的探讨。
这首诗通过对人性与社会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类自身的反思与质疑。开篇以“民彝万古在乾坤”引入,强调了人类伦理与风俗的久远,暗示着社会秩序的根基。然而,随即以“人道宁同鹿作奔”提出了疑问,揭示了人际关系的脆弱和混乱,似乎在质疑人类是否真的能够维持和谐的社会关系。
接下来的“纵使披毛兼辟谷”则是对极端生活方式的讽刺,表现出即使尝试以非常手段来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也无法在短时间内重建一个有序的人间。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运用了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现出一种对人性的思考与批判,既有悲观的色彩,又有对未来的思索,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促使人们反思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求秩序与和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性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反映了人类在追求道德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伦理的关切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人道宁同鹿作奔”意指:
A.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B. 人与人之间的混乱
C. 人与自然的关系
D. 人与神的关系
“纵使披毛兼辟谷”中“披毛”比喻的是:
A. 真实的面貌
B. 伪装的状态
C. 自然的生存方式
D. 传统的生活方式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
A. 个人的生存与发展
B. 社会伦理的缺失与重建
C.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D. 宗教信仰的影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陈普的《孟子·陈仲子》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但前者更侧重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而后者则聚焦于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苦痛。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差异,但都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