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1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0:22
水调歌头(幕府有和,再用韵)
枣颊上秋色,朔漠寇南来。
斧塘锋猬棼集,腥雾扫难开。
细看眼前局面,惊落人间匕箸,
砥柱者谁哉。熊虎贾余勇,
狐兔等轻埃。炮雷轰,戈日耀,
阵云排。不图风定波息,
谈笑静长淮。要诧穿杨妙手,
乘早闹蓝抽脚,谁拙又谁才。
束起楼兰剑,归钓子陵台。
在枣树林下,秋天的色彩渐浓,北方的敌人从荒漠南下。
斧头和锋利的刺猬在水塘边聚集,腥风四起,令人难以呼吸。
细细观察眼前的局面,令人惊讶的是人间纷争,如同匕首和筷子般刺耳。
谁是这动乱中的支柱呢?熊虎般的贾家余勇,狐狸兔子般的轻松如尘埃。
炮声轰鸣,戈矛闪耀,阵云排开。
未曾想到风平浪静,波澜不惊,轻松谈笑于长淮之畔。
令人惊讶的是穿杨的高超技艺,趁早在蓝天中拔脚而起,谁是笨拙,谁是聪慧?
束起楼兰的剑,归去钓子陵的台上。
“楼兰”指的是西域的一个古国,以勇士和剑术闻名。诗中提到的“束起楼兰剑”象征着恢复力量和勇气。
李曾伯,字惟仁,号伯琦,南宋诗人,擅长词作,其作品多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诗词常以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见长,受到后人的喜爱。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不安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战争和社会动乱,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英雄豪杰的期待。
此诗以“水调歌头”为题,开篇描绘了秋日的景象,伴随北方敌人南下的紧迫形势,展现了战争带来的阴霾。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诗人对眼前局势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思考。尤其是“惊落人间匕箸”一语,生动地描绘了人间纷争的惨烈。接下来的“炮雷轰,戈日耀”,则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惨烈场景。通过对比“熊虎贾余勇”和“狐兔等轻埃”,作者展现了敌我力量的悬殊,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未来的期待,表明即使在困境中,诗人依然希望能够找到解决之道,重振旗鼓。诗末提到的“束起楼兰剑”,则象征着重新振作、迎接挑战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色、战争场景及对未来的期望,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关心,同时也展现了在困境中寻求解决之道的决心。
“枣颊上秋色”中“秋色”指的是什么?
“熊虎贾余勇”中的“熊虎”比喻什么?
诗中提到的“束起楼兰剑”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