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2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25:21
泉流岩窦本来清,
易以清名亦狥名。
却笑两公徒蚌鹬,
如今赢得坦斋声。
泉水从岩石的洞窟中流出,清澈得很,因而得名“清泉”。不过这名字也只是为了取悦人心。转眼之间,却看到两位公子争执得像蚌和鹬一样,如今却赢得了“坦斋”的美名。
李曾伯,宋代诗人,性格洒脱,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语言清新脱俗。
这首诗可能是在李曾伯游历西山时所作,目的是表达对泉水清澈的赞美以及对名声的反思,体现出他对清白和真实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泉水的清澈与两位公子的争执,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李曾伯对名声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泉流岩窦本来清”描写了泉水的自然之美,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清澈的向往。而“易以清名亦狥名”则引出对名声的探讨,指出有些名声并不是真正的清白,反而是迎合他人的一种表现。最后两句用“蚌鹬”的典故,揭示人们在争名逐利中失去本真的现象,诗人似乎在用幽默的口吻来讽刺这种现象,带有一种淡淡的无奈与讽刺。整首诗行文流畅,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展现了李曾伯的诗人风范。
诗歌通过对泉水清澈与名声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情世态的批判,提倡真实与自然的生活态度。
李曾伯的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
A. 自然风光
B. 人际关系的复杂
C. 名声的真实与虚假
“蚌鹬相争”这个典故的意思是什么?
A. 两者互相帮助
B. 两者争斗,第三者得利
C. 两者和谐相处
诗中提到的“坦斋”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清净的生活方式
B. 一种豪华的生活方式
C. 一种追逐名利的生活方式
李曾伯的《池阳清泉》与王维的《终南山》都描绘了自然风光,但李曾伯更注重对人性的观察与反思,而王维则更多呈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