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徐介卿赴召经筵二诗送之》

时间: 2025-04-23 17:13:39

诗句

袂判平山十五年,喜迎召节下楼船。

交情一见岁寒在,世事几番春梦然。

我亦将归谋佚老,公今此去类登仙。

一杯且酌长沙酒,莫忆灯棋话汉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13:39

原文展示

徐介卿赴召经筵二诗送之
李曾伯 〔宋代〕

袂判平山十五年,喜迎召节下楼船。
交情一见岁寒在,世事几番春梦然。
我亦将归谋佚老,公今此去类登仙。
一杯且酌长沙酒,莫忆灯棋话汉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在平山陪伴你已经十五年,今天高兴地迎接你受召去楼船。
我们的情谊在岁寒之时依旧坚固,然而世间的事情却如春梦般变幻无常。
我也打算回去寻求安闲的生活,而你此去就如同登上仙境。
让我们先举杯共饮长沙的美酒,不必再回忆起灯下下棋闲聊汉边的往事。

注释

  • 袂判:指两人分开,袂即衣袖,判即离别。
  • 召节:指受朝廷的召唤赴任。
  • 岁寒:比喻坚固的友情,出自《论语》中的“岁寒知松柏”。
  • 佚老:追求闲适的老年生活。
  • 长沙酒:指长沙的美酒,代表美好的情谊。
  • 灯棋:指灯下下棋的悠闲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子贞,号石溪,宋代诗人,仕途坎坷,富有诗才,作品多以咏怀、送别为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送别友人徐介卿赴任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友情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别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在诗的开头,诗人回忆起与徐介卿共度的十五年时光,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不舍之情。接着,通过“岁寒”这一意象,传达出两人友情的坚定与永恒。诗中的“世事几番春梦然”则强调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幻,令人感到人生如梦,聚散无常。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未来的思考,“我亦将归谋佚老”,透露出自己对安闲生活的向往,与友人的分别让他感到一丝孤独,同时也意识到人生的转瞬即逝。最后,诗人以“长沙酒”作结,既是对友人的祝福,又是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呼应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人生的无常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袂判平山十五年:开篇交代与友人相伴的时光,感情深厚。
  • 喜迎召节下楼船:表达了对友人受到召唤的高兴心情,期待与祝福交织。
  • 交情一见岁寒在:强调友情的坚固,岁寒时节仍能知心。
  • 世事几番春梦然: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人生如梦。
  • 我亦将归谋佚老:透露自身的生活追求,对安闲生活的向往。
  • 公今此去类登仙:将友人的前程比作仙境,表达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 一杯且酌长沙酒:举杯畅饮,体现友情与欢愉。
  • 莫忆灯棋话汉边:告诫不必再回忆过去,珍惜当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类登仙”比喻友人前途光明,脱俗。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添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望,情感真挚且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平山:象征宁静与远离尘嚣的环境。
  • 岁寒:象征坚固的友情。
  • 春梦:象征世事的无常与变化。
  • 长沙酒:象征美好的友谊与欢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曾伯的字是什么?

    • A. 子贞
    • B. 子华
    • C. 子明
  2. “岁寒”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友情
    • C. 权力
  3. 诗中提到的“长沙酒”代表什么?

    • A. 寂寞
    • B. 友谊与欢聚
    • C. 离别的悲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送友人》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送友人》:同样表达送别之情,但更加强调人生的艰辛与无奈。
  • 王之涣《登鹳雀楼》:以壮丽的景色描绘情感,与李曾伯的柔情有很大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曾伯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宿陈处士书斋 泛溪 题仙游寺 雪夜与真上人宿韩协律宅 发凤翔后涂中怀田少府 上江州李史君 送韦校书佐灵州幕 送淮阴丁明府 送于中丞入蕃册立 上汴州令狐相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木字旁的字 彩印 歺字旁的字 心余力绌 鹵字旁的字 素结尾的成语 岁聿其暮 耒字旁的字 奚其 专款专用 推诚置腹 茅岭 急如风火 暮角 克字旁的字 包含慊的词语有哪些 维新运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