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1:03
闻子美次道师厚登天清寺塔
梅尧臣 〔宋代〕
二三君少壮,走上浮图巅。
何为苦思我,平步犹不前。
苟得从而登,两股应已挛。
复想下时险,喘汗头目旋。
不如且安坐,休用窥云烟。
这首诗的意思是:你们几个年轻人,正值壮年,何以登上这座塔的顶端?为何要苦苦思索我,让我停滞不前呢?如果能顺利登上塔顶,恐怕腿脚会因疲惫而发抖。想象一下从高处下来时的危险,喘着粗气,头晕目眩。不如就安静地坐着,暂时不要去窥探那云雾缭绕的风景。
此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诗中提到的“浮图”与佛教有密切联系,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宗教及其象征性建筑的敬仰。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梦得,号香山,浙江人,北宋时期的诗人。他以平易近人的风格和清新自然的意象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的诗作。
诗作背景为梅尧臣在天清寺塔游玩时,感受到年轻人的急于追求和自身的沉稳,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比年轻人与诗人自身的状态,表达了对人生急功近利现象的思考。诗中描绘的浮图塔是一个象征,既是人们追求理想的目标,也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境界。年轻人虽然有朝气,但在追求上却显得急躁和迷茫。诗人则以安坐的态度,传达出一种对待人生的从容与淡定,认为与其急于求成,不如享受当下,静待花开。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追求理想时的心理挣扎,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整首诗的主题是反思人与理想之间的关系,强调平和、从容的生活态度,倡导一种对当下的珍惜。
诗中所提到的“浮图”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饮品
B. 一种建筑
C. 一种音乐
D. 一种动物
诗人认为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对待?
A. 不断攀登
B. 安静坐着
C. 不顾一切
D. 随波逐流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梅尧臣的这首诗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人生的思考,而李白则更表现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与豪迈的追求。这两首诗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