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1:48
送梅校理子明通守杭州
作者:晁补之〔宋代〕
金明池上柳,人折一枝春。
赠子意不浅,东游云外身。
人生半刺史,朱绶光四邻。
此岂经世怀,但慰垂白亲。
钱塘我旧游,颇复识其人。
不应山水改,但恐猿鸟新。
章台走马客,冠盖尽要津。
窃禄我自惭,便面聊障尘。
亦思一舟去,共醉西湖滨。
时平自行乐,不为千里蒪。
归来麒麟上,献纳当及辰。
在金明池的柳树上,有人折下一枝春柳。
赠送给你的心意深厚,你将去东游,身在云外。
人生中有一半是做刺史的,朱绶的光辉照耀四邻。
这岂是为了经世治国的志向,而只是为了慰藉白发的父母。
在钱塘我曾经游玩,依然能认出那些人。
山水虽然未曾改变,但恐怕猿鸟的叫声却是新的。
章台上骑马的客人,车盖满是要津的光彩。
我窃取了官职,自感惭愧,便面带微笑以掩尘埃。
我也想乘舟而去,共同在西湖边喝酒。
在安定的时光中自得其乐,不为千里之外的繁忙。
归来时坐上麒麟的车,献上礼物正是适当的时辰。
作者介绍
晁补之(生卒年不详),字子明,号蓉轩,宋代诗人,官至监察御史。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晁补之送别朋友梅校理前往杭州之际,表现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与深厚感情,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和仕途的思考。
《送梅校理子明通守杭州》一诗,既是一首送别之作,又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开篇以“金明池上柳”引入,春柳的意象不仅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新生活的美好祝愿。“赠子意不浅”一句,表明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尽管友人即将远行,诗人依然希望其在新的生活中一切顺利。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家人的关怀。“此岂经世怀,但慰垂白亲”,诗人在这里透露出对仕途的平淡态度,似乎更重视家庭的温暖与亲情的慰藉。接着,诗人回忆了自己在钱塘的旧游,感叹人事的变迁,即使山水未改,时光的流逝却在于猿鸟的叫声,表现出一种时光无情的感慨。
最后,诗人以“亦思一舟去”表达了自己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希望与友人共醉西湖,享受生活的乐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友人的祝福,又有对生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送别与祝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对家人的关怀,以及对人生和仕途的反思。诗人希望友人在新的生活中能够愉快、顺利,同时也展现了对人生简单快乐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送别的对象是?
A. 梅校理
B. 朋友
C. 家人
D. 同事
“金明池上柳”中的“柳”象征什么?
A. 春天
B. 秋天
C. 冬天
D. 夏天
诗中提到的“朱绶”指的是什么?
A. 书法
B. 官职
C. 诗歌
D. 绘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