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榕溪阁》

时间: 2025-04-30 22:57:02

诗句

榕声竹影一溪风,迁客曾来击短篷。

我与竹君俱晚出,两榕犹及识涪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7:02

原文展示:

榕声竹影一溪风,
迁客曾来击短篷。
我与竹君俱晚出,
两榕犹及识涪翁。

白话文翻译:

榕树的声音和竹子的影子在溪水中随风摇曳,
曾经有远道而来的客人来这里敲打小船。
我和竹子一起在傍晚出门,
两棵榕树依旧能认得涪翁(涪翁是指王维,性情高雅,诗名远扬)。

注释:

  • 榕声:榕树的声音,暗指自然的声音。
  • 竹影:竹子的影子,象征着轻柔和清幽。
  • 迁客:指的是远道而来的客人,常常带有一种孤独感。
  • 短篷:指的是小船的帆,短小而轻便。
  • 竹君:竹子的拟人化,表达诗人对竹的亲近。
  • 涪翁:指王维,著名的唐代诗人,以其山水诗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荆溪,南宋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写景抒怀见长。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色,风格清新脱俗,给人以深刻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动乱之时,诗人借助自然景物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故人的怀念,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榕溪阁》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与竹榕的互动,传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开篇的“榕声竹影一溪风”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面,榕树的声音和竹子的影子在溪水中交融,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接着“迁客曾来击短篷”引入了历史的痕迹,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以及对过客的同情,似乎在暗示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我与竹君俱晚出,两榕犹及识涪翁”,则在表达诗人与竹子的情谊之余,提到了涪翁,暗示了与王维的精神共鸣。涪翁作为诗人心灵的寄托,反映了诗人对于高洁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种幽静、淡雅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他对往昔与当下的深情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榕声竹影一溪风:用自然的声音和影子展现了宁静的环境。
  2. 迁客曾来击短篷:引入他人的故事,增添了历史感和人文气息。
  3. 我与竹君俱晚出: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4. 两榕犹及识涪翁:提及涪翁,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竹君”使竹子具有人的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自然景物的描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表达个人情感,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榕树: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 竹子:象征清雅、正直和隐逸。
  • 涪翁:代表高洁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王维
    • B. 刘克庄
    • C.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涪翁”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杜甫
    • B. 白居易
    • C. 王维
  3. “榕声竹影一溪风”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热闹
    • B. 宁静
    • C. 伤感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自然的宁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虽主题不同,但同样在诗中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自然美的欣赏。

参考资料:

  • 相关书目: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刘克庄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廊庙补天手 满江红(饯林府判) 汉宫春(和冯宫教咏梅,依李汉老韵) 水调歌头(寿林府判) 水调歌头(圆史宰受荐) 贺新郎(钱郭府判趋朝) 酬张直学 其二 望石门作 过故人旧宅 祗园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托孤寄命 口字旁的字 欲擒故纵 鸢肩羔膝 靣字旁的字 一字旁的字 三人成市虎 斤字旁的字 惠文冠 本事 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如操左券 爱敬 西皞 牙字旁的字 不赞一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