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0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03:33
送陈谏议澈赴边幕二首
边邮京递近如何,警报全稀吉语多。
上说君王自神武,下云宰相已安和。
子方盛壮宜乘塞,吾迫龙钟懒出窝。
若谒翘材问村叟,为言颜发转苍皤。
这首诗表达了对边疆局势的关心。边邮和京城的消息怎么那么近呢,警报已经很少,吉祥的言语反而多了。有人说君王依旧英明神武,宰相已经安然和谐。年轻的陈谏议正值盛壮,应该去边塞效力,而我却因年老体衰懒于出门。如果去问乡村的老者,他们只会说我的头发已变得灰白。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师望,号天池,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及政治家。他生于一个官宦世家,自幼聪慧,曾任多职。刘克庄的诗风以深沉、豪放著称,兼具文采与气魄,尤以边塞诗闻名。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边疆局势复杂的时期,诗人对国家的未来和边疆的安危表示关心。陈谏议即将赴边任职,诗人以此寄语,表达对年轻才俊的期待和对自己年老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比年轻才俊与年老作者的心态,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深切关怀。诗人首先通过“边邮京递近如何,警报全稀吉语多”两句,传达了边疆的平安与安稳,表现出对国家局势的乐观态度。接着,诗人提到“上说君王自神武,下云宰相已安和”,显示出对君主和宰相的信任与赞赏,表现了对国家治理的期待。
然而,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又反映出自己对年轻人的羡慕与对衰老的无奈。“子方盛壮宜乘塞,吾迫龙钟懒出窝”,此句对比鲜明,年轻的陈谏议理应去边疆建功立业,而年老的诗人则感到力不从心,成为了“懒出窝”的龙钟老人。
最后,“若谒翘材问村叟,为言颜发转苍皤”一句则表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乡村的老者虽有智慧,但也无法逆转衰老的现实。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时代的无情。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呈现出一种家国情怀与个人命运的交织,展现了刘克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的敏锐观察。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局势的描绘和对年轻才俊的期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对自我衰老的感慨,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诗中提到的“子方”指的是谁?
A) 年轻的陈谏议
B) 诗人自己
C) 一位乡村的老者
D) 宰相
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态度是:
A) 悲观
B) 中立
C) 乐观
D) 不关心
“吾迫龙钟懒出窝”中“龙钟”指的是:
A) 年轻人
B) 老年人
C) 武器
D) 动物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送陈谏议澈赴边幕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