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又六言二首》

时间: 2025-05-07 02:31:11

诗句

群雄走野逐鹿,一士入海骑鲸。

不听安期画策,便知子羽无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2:31:11

原文展示:

群雄走野逐鹿,一士入海骑鲸。不听安期画策,便知子羽无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场景:许多英雄豪杰在野外追逐着鹿,而有一个士人却勇敢地入海骑上鲸鱼。他们不听安期(指安期生)的谋划和计策,结果可想而知,子羽(指子羽,意指那些有志之士)无所作为,无法成就大业。

注释:

  • 逐鹿:追逐鹿群,这里比喻争夺利益或名声。
  • :指有志之士,可能是文人或志向高远的人。
  • 安期:安期生,指古代道家人物,擅长谋划与预言。
  • 子羽:指子羽,意指那些有志之士,通常用来比喻那些追求伟大目标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舜,号石庵,南宋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作以气魄雄浑、风格豪放著称,常常表现出对社会时事的关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国家危机四伏,士人纷纷追求功名,而刘克庄则通过这首诗表达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有志者无所作为的惋惜。

诗歌鉴赏:

《又六言二首》通过对比群雄逐鹿和士人骑鲸的情景,展现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追求。诗中“群雄”象征着那些急功近利、追逐名利的人,他们在广阔的野外奋力追寻,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的浮躁与功利。而“士”则是一个反差,他选择了骑鲸入海,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理想的精神。这种选择不仅仅是对环境的逃避,更是一种勇敢的探索。

诗的最后一句“不听安期画策,便知子羽无成”,则是对有志者的深刻反思。安期生的谋划象征着理智和智慧,而子羽的无成则暗示了即使有志之士不听从智慧的引导,也难以实现他们的理想。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有对英雄豪杰的敬意,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群雄走野逐鹿:描绘出英雄们在野外追逐,暗示对名利的追求。
  2. 一士入海骑鲸:强调个体的勇敢和追求理想的决心,与前者形成鲜明对比。
  3. 不听安期画策:说明士人拒绝听取谋划,反映出对传统智慧的轻视。
  4. 便知子羽无成:总结前面内容,指出不听从理智引导的后果。

修辞手法:

  • 对比:群雄与士人之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思想深度。
  • 比喻:逐鹿和骑鲸都具有象征意义,分别代表追逐名利与追求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对当时士人追求理想与实际成就之间的反思,强调智慧和理智在实现理想中的重要性。通过对不同人生态度的描绘,传达出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群雄:象征众多追求名利的人。
  • :象征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 鹿与鲸:鹿代表世俗的名利,鲸代表理想和超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安期”指的是谁?

    • A. 一位诗人
    • B. 一位道家人物
    • C. 一位将军
  2. “群雄走野逐鹿”中“逐鹿”有什么含义?

    • A. 追逐动物
    • B. 追求名利
    • C. 追求理想
  3. 诗中“子羽无成”指的是?

    • A. 有志者成功
    • B. 有志者未能实现理想
    • C. 有志者获得名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杜甫的《春望》:反映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探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但更强调豪放与痛快。
  • 杜甫的《登高》: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刘克庄的思考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刘克庄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望江南 婺源好六章选五 其一 望江南 望江南 望江南 题旧照 望江南 望江南·咏避暑山庄七首 其二 水心榭 望江南 望江南 望江南 其四 望江南 其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屯毛不辨 包含豫的成语 万苦千辛 包含科的成语 舒舒坦坦 说诳 拄笏西山 激昂 姗姗来迟 刀字旁的字 比字旁的字 主板 豆字旁的字 霸儒 走字旁的字 鰕帘 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