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2:54
题襄阳图
作者:徐安贞 〔唐代〕
画得襄阳郡,依然见昔游。
岘山思驻马,汉水忆回舟。
丹壑常含霁,青林不换秋。
图书空咫尺,千里意悠悠。
这幅画描绘了襄阳的风光,让我仿佛又回到了昔日游玩的地方。
岘山让我想起曾经在这里驻马的情景,汉水让我忆起了归舟的时光。
红色的山谷常常在晴天中显得格外明亮,青翠的树林在秋天依旧保持着它的美丽。
虽然书本就在眼前,但我心中却有千里之外的思绪,感到无比悠远。
作者介绍:徐安贞,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常反映个人情怀与自然的关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繁荣,诗人通过描绘襄阳的美景,表达对往昔游玩时光的怀念与对自然的热爱。
《题襄阳图》以其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襄阳的深厚情感。全诗由四联组成,描绘了襄阳的自然风光及个人的思绪。首先,画面中的襄阳给人以怀旧之感,作者借助画作,唤起了对过去游玩的回忆,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好。
接着,岘山与汉水的描写,分别通过“思驻马”和“忆回舟”来表达对曾经游历的追忆,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而“丹壑常含霁,青林不换秋”则通过描绘自然的四季变化,传达了自然的恒久与美丽,形成了诗中和谐的对比。
最后一句“图书空咫尺,千里意悠悠”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距离,尽管书本就在眼前,内心的思绪却飘向千里之外,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不仅有着浓厚的自然情怀,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展现了唐诗的优美与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岘山”代表什么?
A. 一座山
B. 一条河
C. 一座城
D. 一处风景
“千里意悠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A. 兴奋
B. 失落
C. 悠然自得
D. 思念与惆怅
诗中提到的“图书”寓意是什么?
A. 知识的积累
B. 书籍的无聊
C. 读书的乐趣
D. 书籍的珍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