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奉和圣制答二相出雀鼠谷》

时间: 2025-04-26 08:29:42

诗句

两臣初入梦,二月扈巡边。

涧北寒犹在,山南春半传。

颂声先奉御,辰象复回天。

云日明千里,旌旗照一川。

柳阴低辇路,草色变新田。

还望汾阳近,宸游自窅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9:42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答二相出雀鼠谷
作者: 徐安贞

两臣初入梦,二月扈巡边。
涧北寒犹在,山南春半传。
颂声先奉御,辰象复回天。
云日明千里,旌旗照一川。
柳阴低辇路,草色变新田。
还望汾阳近,宸游自窅然。

白话文翻译:

两位大臣刚刚进入梦境,正值二月巡视边疆。
涧水北边的寒意依旧存在,山南的春天已经过了一半。
颂扬的声音首先传到皇帝耳中,辰星的象征又回到了天空。
阳光和云彩明亮照耀千里,旌旗在一川之上闪耀。
柳树的阴影低垂在车辇的路上,草色也变得如新田一般。
我还希望汾阳能更近,皇帝的游览此时显得悠然自得。

注释:

  • 初入梦:指刚刚进入梦境,形容大臣们如同在梦中巡视。
  • 扈巡边:扈,指随行,巡边即巡视边疆。
  • 涧北寒犹在:涧北的寒意仍然存在,表明严冬未去。
  • 春半传:春天已经过了一半,暗示着季节的变迁。
  • 颂声:赞美的声音。
  • 辰象:指天象,辰为十二地支之一,常与星辰相联系。
  • 云日:明亮的天空,象征美好的天气。
  • 旌旗:军旗,象征着国家的威严与力量。
  • 柳阴:柳树的阴影,给人以清凉的感觉。
  • 汾阳:地名,寓意着对地方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安贞,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诗作多涉及政治、边疆等题材,风格庄重雄浑,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奉和圣制所作,主要回应当时的政治背景与边疆的安定。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大臣的巡视活动,彰显了国家的繁荣与安定。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二月的边疆春景,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期盼和对皇帝巡游的恭敬。诗的开头通过大臣入梦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仿佛在梦中也能感受到边疆的寒冷与春暖,表现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同时,诗中“颂声先奉御”一句,反映出对皇权的尊重和对国家安定的祈愿。

在自然意象方面,诗中描绘了涧水、山川、柳阴等景象,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出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的景象,传达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特别是“云日明千里,旌旗照一川”两句,更是通过光明的意象,展示了国家的强盛和边疆的稳定,令人感受到一种豪迈的气息。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臣初入梦:大臣们的使命感如梦般沉醉。
  • 二月扈巡边:正值二月,表明边疆的巡视是当务之急。
  • 涧北寒犹在:强调冬天的寒冷,暗示边疆的艰难。
  • 山南春半传:春天的来临让人感受到希望。
  • 颂声先奉御:对皇帝的赞美声先到,表现对皇权的尊重。
  • 辰象复回天:天象恢复,意味着和平安定的状态。
  • 云日明千里:阳光普照,象征国家的光明未来。
  • 旌旗照一川:军旗的光辉照耀,增强了国家的威严。
  • 柳阴低辇路:柳树的阴影为车辇遮阳,描绘出温馨的场景。
  • 草色变新田:新草的生长,寓意着生机与希望。
  • 还望汾阳近:对故土的思念,表达出对家乡的眷恋。
  • 宸游自窅然:皇帝的游历显得悠然自得,体现出国家的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大臣的巡视比作梦,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云日明千里,旌旗照一川”,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使用自然景象表达时令变化和国家安宁的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安定和繁荣的渴望,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展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 涧山:象征着自然的严酷与温暖的对比,反映出历史的变迁。
  • 云日:象征着光明与希望,预示着未来的美好。
  • 柳阴、草色:传递出生命的活力,表现了春天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云日明千里”中的“云日”指的是什么? A. 云彩和太阳
    B. 风和雨
    C. 星星和月亮

  2. “柳阴低辇路”中的“辇”指的是什么? A. 马车
    B. 帝王的车
    C. 轿子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对国家的忠诚与美好未来的期盼
    C. 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描绘边疆的壮丽和对未来的希望。
  • 高骈《对雪》:表现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诗词对比:
徐安贞与王之涣的边疆诗作都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反映出对国家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徐安贞的诗更注重政治性的关怀,而王之涣则更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唐代诗人研究》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奉和圣制答二相出雀鼠谷》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承示中秋不见月及悯雨连作恐妨秋成奉次元韵 玉泉长老不受承天衬因作颂 画堂春 次韵杨明叔见饯十首 陈荣绪惠示之字韵诗推奖过实非所敢当辄次高 谢公定和二范秋怀五首邀予同作 次韵元礼春怀十首 题画孔雀 予欲金玉汝赠黄从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长字旁的字 大冯君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走字旁的字 属怨 辛字旁的字 包含横的成语 正头香主 胙土分茅 食字旁的字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大题小作 拿腔作势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膏梁纨袴 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豁开头的成语 秃宝盖的字 远程 预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