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3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37:55
洞庭仙山但生橘,不生凡木与梨栗。
真子无私自不栽,感得一株阶下出。
细叶繁枝委露新,四时常绿不关春。
若言此物无道性,何意孤生来就人。
二月三月山初暖,最爱低檐数枝短。
白花不用乌衔来,自有风吹手中满。
九月十月争破颜,金实离离色殷殷,
一夜天晴香满山。
天生珍木异于俗,俗士来逢不敢触。
清阴独步禅起时,徙倚前看看不足。
洞庭山上只生橘树,不生普通的梨和栗子。
真子(圣人)无私自不种植,意外地让一株橘树在院阶下生长。
细小的叶子繁茂的枝条上挂着新露,四季常绿与春天无关。
如果说这东西没有道性,那它为何孤独地生长在人间呢?
二月三月山初暖时,最爱低檐下的短枝橘树。
白花不需要乌鸦衔来,风吹过,手中自会满是花香。
九月十月争相绽放,金色果实累累,色泽鲜艳,
一夜天晴,香气弥漫整个山间。
这天生的珍木与世俗不同,普通人遇到时不敢轻易触碰。
在清阴中独自漫步,禅意升起时,倚靠前方,却觉得不足。
皎然(约公元730年-约公元799年),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这首诗写于皎然隐居山林的时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孤独生活的思考。诗中通过橘树的生长,反映了他对生命本质和人生态度的理解。
《洞庭山维谅上人院阶前孤生橘树歌》通过描绘橘树的生长,展现了自然的奇妙与生命的珍贵。诗中提到“洞庭仙山但生橘”,以此强调橘树的独特,暗示它的珍稀与高贵。接着,诗人通过描述橘树的细叶和繁枝,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若言此物无道性,何意孤生来就人”,这一句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诗人质疑世俗对事物本性的看法,认为生命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与意义。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四季变化中橘树的不同状态,从春天的花开到秋天的丰收,展现了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和谐。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橘树的赞美,更是对自然与生命哲学的深刻思考。通过对简单事物的细腻描写,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悟,体现了皎然作为诗人的深邃思考与艺术造诣。
整首诗歌通过对橘树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与思考,探讨了孤独与存在的意义,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中提到的树木是哪种?
A. 梨树
B. 橘树
C. 栗树
D. 桃树
诗中描绘的季节变化是在哪几个月?
A. 一月、二月
B. 二月、三月
C. 七月、八月
D. 九月、十月
诗人对橘树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赞美与敬畏
C. 轻视
D. 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