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0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8:17
奉陪陆使君长源诸公游支硎寺(寺即支公学道处)
尝览高逸传,山僧有遗踪。
佐游继雅篇,嘉会何由逢。
尘世即下界,色天当上峰。
春晖遍众草,寒色留高松。
缭绕彩云合,参差绮楼重。
琼葩洒巾舄,石清心胸。
灵境若可托,道情知所从。
我曾经读过关于高洁隐士的传说,山中的僧人留下了许多遗迹。
陪伴你们游览,继续写下优雅的诗篇,这样的雅会又怎么能轻易遇见呢?
尘世就像是下界,而色彩的天空恰似高峰。
春光普照大地,寒意依然留在高松之上。
缭绕的彩云汇聚在一起,参差高低的华丽楼阁重叠在眼前。
琼花飘落在我的衣裙和鞋上,石头的清凉洗净了我的心胸。
如果灵性的境界可以寄托,道理的情感又从何而来呢?
皎然(约735-799年),字子真,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绘山水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皎然的作品往往透出一种淡雅的气质,兼具哲理性与抒情性。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文人雅集之时,诗人以陪伴陆使君等人游览支硎寺为背景,表达对高洁风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中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还反映了诗人与世俗的距离和内心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支硎寺的自然美景,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提到“高逸传”,即引出对高洁隐士的敬仰,表达出一种理想化的生活追求。随着诗句深入,诗人通过描绘春晖、寒色、彩云等意象,生动展现出山水的变化与美丽。诗中“尘世即下界,色天当上峰”一句,突显了人们在世俗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张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尘世中对高尚理想的向往。
全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道德理想的深刻思考。最后一句“灵境若可托,道情知所从”,则引导读者思考灵性与道德情感的源头,使整首诗的意蕴更加丰富。通过对自然的赞美,诗人不仅展示了对外在世界的感受,更传达了对内心灵境的追求,令人深思。
尝览高逸传,山僧有遗踪。
表达了诗人对隐士高洁生活的向往,同时提到山中的僧人留下的遗迹,暗示了精神追求的延续。
佐游继雅篇,嘉会何由逢。
诗人感慨良辰美景难得,陪伴游玩和吟诵诗篇的机会来之不易。
尘世即下界,色天当上峰。
尘世与理想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人们在世俗与理想之间的挣扎。
春晖遍众草,寒色留高松。
描绘春天的阳光洒在草地上,寒冷却依然留在高松之上,展现出自然的多样性。
缭绕彩云合,参差绮楼重。
形象地描绘了云彩的美丽和楼阁的层叠,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
琼葩洒巾舄,石清心胸。
琼花洒落在衣物和鞋子上,石头的清凉使心灵得到洗涤,寓意内心的清净。
灵境若可托,道情知所从。
如果灵性的境地可以托付,那么道德情感又来源于何处?引发读者对精神世界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高洁、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诗人传达了内心对灵性追求的思考,探讨了人们在尘世与精神世界之间的平衡。
诗中提到的“高逸传”是指什么?
“尘世即下界,色天当上峰”表达了什么?
“琼葩洒巾舄”中的“琼葩”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