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8:09
望京楼
作者: 李逢吉(唐代)
祗役滞南服,颓思属暮年。
闲上望京台,万山蔽其前。
落日归飞翼,连翩东北天。
涪江适在下,为我久潺湲。
中叶成文教,德威清远边。
颁条信徒尔,华发生苍然。
寄怀三峰守,岐路隔云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的感慨与思绪。诗人由于在南方任职,心中感到忧虑与颓废,尤其是在暮年之际。他闲暇时登上了望京楼,然而眼前却被重重的山峦所遮挡。夕阳西下,飞鸟归巢,仿佛在向东北的天空飞去。涪江就在楼下,声音潺潺,似乎在诉说着他的思绪。诗人回想起自己曾经在中年时的教育成就,德行和威望在远方的边境传播,发布法令使信徒们遵循,然而华丽的事物却在这苍茫的环境中显得苍白无力。最终,他将思念寄托于守护三峰的友人,岐路的云烟将他们隔离开来。
李逢吉,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曾任官职,诗歌创作注重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风格清新脱俗。
《望京楼》创作于李逢吉任职南方时,心中感慨颇多,面临晚年的反思与孤独,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生命的感悟。
《望京楼》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心境。诗歌开篇便交代了诗人的身份与境遇,因“祗役滞南服”,让人感受到他身处外地的无奈与颓废。接着,诗人闲上望京台,面对“万山蔽其前”的景象,心中不免感到孤独与无助。落日与归飞的鸟儿映衬出他内心的渴望与思乡之情,仿佛在呼唤着他对故乡的思念。涪江的潺湲声又增添了一份宁静与沉思,似乎在倾诉着诗人的内心世界。
中间几句,诗人回忆起自己在中年时的教育成就与德行,这些都是他人生的骄傲。然而,时间的流逝使这些成就显得苍白无力,面对现实中的孤独与寂寞,显得更加无奈。结尾处,诗人将思念寄托于三峰的守护者,表明他心中仍有牵挂和希望,尽管身处云烟之隔,依然怀有对友人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过往辉煌的怀念,又有对现实孤独的感伤,深刻而真挚。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抒发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和人文情怀。
《望京楼》的作者是?
诗中“万山蔽其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落日归飞翼”中的“飞翼”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