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日二首》

时间: 2025-05-04 00:10:47

诗句

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

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

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

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

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

日岫高低影,云空点缀阴。

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0:47

原文展示:

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
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
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
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

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
日岫高低影,云空点缀阴。
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

白话文翻译:

秋风送来菊花的香气,露珠在荷叶上显得晶莹透亮。数行大雁飞过,夏天的蝉声已经隐去。云雾在半山腰聚集,夕阳的光辉在高空中如绣一样绚丽。就像在成都的景致一样,远远地便能看见峨眉山的轮廓。清爽的秋气使兰沼变得明澈,秋风轻拂桂林的树影。露珠凝聚成千片如玉的水滴,菊花在风中散发着金色的光辉。阳光下的山影高低错落,云彩在空中点缀着阴影。蓬瀛的美景难以遥望,泉石之旁却能怡然自得。

注释:

  • 菊散金风起:菊花在秋风中散发香气。“金风”指秋天的风。
  • 荷疏玉露圆:荷叶稀疏,露水凝聚如玉般的圆润。
  • 将秋数行雁:数着秋天飞来的大雁。
  • 云凝愁半岭:云在半岭聚集,给人一种愁绪的感觉。
  • 霞碎缬高天:夕阳的光辉如绣般细腻,散落在高空。
  • 蓬瀛不可望:蓬瀛是指仙境,无法遥望。
  • 泉石且娱心:泉水和石头可以让人心情愉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8年-649年),即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有名的诗人。李世民的诗歌以气势雄伟、情感真挚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秋日二首》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国家繁荣昌盛、文化昌盛的时期。李世民在位期间,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诗歌创作也因此得到了极大鼓励。

诗歌鉴赏:

《秋日二首》以清新自然的秋景为主题,描绘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前四句通过描写菊花、荷叶、雁行、蝉声,展现了秋天的生机与变化。菊花的香气与露珠的清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秋的丰收与宁静。后四句则通过云彩和霞光,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对远方美景的向往与对现世的沉思。

诗中反复出现的“秋”字,强调了季节的变迁与时光的流逝。李世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秋日的美丽,彰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秋风起时,菊花香气四散,荷叶间的露珠晶莹透亮。
  2. 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数着飞来的大雁,夏天的蝉声已渐渐远去。
  3. 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云在山间集聚,给人一种愁绪,霞光在高空中如同锦缎般绚丽。
  4. 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如同在成都的景致,远远就能看到峨眉山的轮廓。
  5. 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清新的气息使兰沼清澈,秋风轻轻拂动桂树。
  6.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露水凝聚如千片玉,菊花在风中散发着金色光辉。
  7. 日岫高低影,云空点缀阴:阳光下山影高低错落,云彩在空中点缀阴影。
  8. 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蓬瀛的美景难以遥望,但泉水和石头却能让人心情愉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露凝千片玉”,将露水比喻为玉,增加了诗的美感。
  • 拟人:如“秋风动桂林”,赋予秋风以情感,使自然更加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给人以和谐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天的自然景色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秋天变化的细腻描绘,表现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感悟,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与坚韧,常在秋天绽放。
  • :代表清纯与优雅,出现在秋天的水面上。
  • :象征迁徙与季节的变化。
  • 云与霞:代表了天空的变化与情感的渲染。
  • 泉石: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心灵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菊散金风起”中的“金风”指的是什么?

    • A) 夏天
    • B) 秋天
    • C) 冬天
    • D) 春天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露凝千片__”中缺少的词是?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蓬瀛”指的是一种美丽的风景。(对/错)

答案:

  1. B) 秋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秋兴八首》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李世民的《秋日二首》,两者均通过自然景色表达情感,但李白更倾向于表达人生的孤独与哲思,而李世民则关注于季节的变迁与心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荷花谢叠前韵 其一 送陈司训之乐会学 试院夜坐偶成柬同考诸公二首 其一 鹧鸪天 郑香谷主政 其六 送洪彦章致仕还括苍 次韵章兄雨中 其五 送别曹明湖 和颜长官百咏·客路 卜算子 访许老图南乞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徜徉恣肆 刺上化下 金迷纸醉 页字旁的字 榷论 指矢天日 彬彬济济 克勒 无耗 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五纬 齐字旁的字 女字旁的字 倒八字的字 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