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经吴平观》

时间: 2025-05-07 08:48:55

诗句

中元斋醮后,残烬满空坛。

老鹤心何待,尊师鬓已干。

幡灯古殿夜,霜霰大椿寒。

谁见长生路,人间事万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8:55

原文展示:

中元斋醮后,残烬满空坛。
老鹤心何待,尊师鬓已干。
幡灯古殿夜,霜霰大椿寒。
谁见长生路,人间事万端。

白话文翻译:

在中元节斋醮之后,空坛上满是残留的烬火。
老鹤在这里等待着什么,而我的尊师白发已然苍苍。
夜晚的古殿中,幡旗和灯笼摇曳,寒霜和冰雹使大椿树显得分外寒冷。
谁能看到长生的路呢?人间的事情却是纷繁复杂。

注释:

  •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是祭祖和祭祀亡灵的传统节日。
  • 斋醮:一种宗教仪式,通常是为佛教或道教目的而设。
  • 老鹤:象征长寿和智慧的动物,这里可能指代诗人或尊师。
  • 尊师:尊敬的老师,意指对师长的敬仰。
  • 幡灯:指宗教仪式中常用的幡旗和灯笼。
  • 长生路:追求长生不老的道路,象征对生命的思考。
  • 万端:形容事情繁多,杂乱无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唐代僧人,字德明,号齐己,晚号“无量山人”。他是著名的诗人和禅宗人士,作品多以禅意和自然景观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中元节后的夜晚,诗人通过对残留祭品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死、长生的思考,以及对尊师的敬仰与感伤。此时正值人们祭祀亡灵的时节,诗人感受到了世事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

诗歌鉴赏:

《经吴平观》是齐己以中元节为背景而作的一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祭祀残烬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无奈。开头的“中元斋醮后,残烬满空坛”不仅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场景,也暗示着生命的消逝与祭祀的无常。

接着,诗人以“老鹤心何待”引入个人情感,老鹤象征着长寿和智慧,但此时却在等待,似乎在等待某种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目标,表现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紧接着的“尊师鬓已干”则透露出对年老老师的敬意,强化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幡灯古殿夜,霜霰大椿寒”描绘了一个凄清的夜晚,灯光与寒霜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冷清而幽静的氛围,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最后一句“谁见长生路,人间事万端”则将主题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长生的渴望与对人间繁杂事务的无奈,突显了人类对生命意义的永恒追寻。

整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展现了齐己深邃的哲思与高洁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中元斋醮后:指节日后即将结束的祭祀活动,设定了时间背景。
  • 残烬满空坛:空坛上满是祭祀后的残火,象征时间逝去与生命的消逝。
  • 老鹤心何待:老鹤的等待暗示着对生命意义的追索。
  • 尊师鬓已干:敬仰的老师已经白发苍苍,象征岁月的无情。
  • 幡灯古殿夜:古老庙宇的夜晚,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 霜霰大椿寒:寒冷的气候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无情。
  • 谁见长生路:对长生不老的追问,体现人生的迷茫。
  • 人间事万端:人间的繁杂事情令人无奈,强调生命的复杂性。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幡灯古殿夜,霜霰大椿寒”展现了对仗工整之美。
  • 比喻:老鹤比喻了长寿与智慧,寄托了诗人的感慨。
  • 意象:残烬、鹤、尊师、霜、幡灯等意象共同构建了诗的情感基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和生死思考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在祭祀的背景下,诗人反思了人间的繁杂与长生的幻影,传达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中元:代表对亡灵的祭祀,暗示生死主题。
  • 老鹤:象征长寿,代表智慧与等待。
  • 尊师:体现对知识与智慧的尊重。
  • 幡灯:象征宗教信仰与希望。
  • 霜霰:暗示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严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中元节通常是在农历的哪个月份?

    • A. 六月
    • B. 七月
    • C. 八月
    • D. 九月
  2. “老鹤心何待”中的“老鹤”象征着什么?

    • A. 年轻
    • B. 智慧与长寿
    • C. 短暂
    • D. 冷漠
  3. 诗中提到的“尊师”是指谁?

    • A. 朋友
    • B. 老师
    • C. 家人
    • D. 知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齐己《经吴平观》王维《鹿柴》: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个人情感的融合,但齐己更侧重于生死思考,而王维则倾向于诗意的自然描写。
  • 齐己《经吴平观》李白《将进酒》:虽然主题不同,但都体现了对人生的感慨,齐己关注的是长生的追寻,而李白则在享乐中反思生命的短暂。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齐己诗文集》
  3. 《唐代诗人研究》
  4. 《中国古代诗词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宣议大师英公 下北高峰 题画扇赠戴松门 赠吴均诗三首 其三 赠吴均诗三首 其二 赠吴均诗三首 其一 芳林篇 独不见 起夜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鹬蚌相争,渔人获利 修完 虚一而静 需沙出穴 穴宝盖的字 来莅 鼓字旁的字 独善自养 铜器时代 长字旁的字 卜字旁的字 包含旆的词语有哪些 仙域 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披毛索靥 页字旁的字 模山范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