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4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8:55
中元斋醮后,残烬满空坛。
老鹤心何待,尊师鬓已干。
幡灯古殿夜,霜霰大椿寒。
谁见长生路,人间事万端。
在中元节斋醮之后,空坛上满是残留的烬火。
老鹤在这里等待着什么,而我的尊师白发已然苍苍。
夜晚的古殿中,幡旗和灯笼摇曳,寒霜和冰雹使大椿树显得分外寒冷。
谁能看到长生的路呢?人间的事情却是纷繁复杂。
齐己,唐代僧人,字德明,号齐己,晚号“无量山人”。他是著名的诗人和禅宗人士,作品多以禅意和自然景观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写于中元节后的夜晚,诗人通过对残留祭品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死、长生的思考,以及对尊师的敬仰与感伤。此时正值人们祭祀亡灵的时节,诗人感受到了世事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
《经吴平观》是齐己以中元节为背景而作的一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祭祀残烬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无奈。开头的“中元斋醮后,残烬满空坛”不仅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场景,也暗示着生命的消逝与祭祀的无常。
接着,诗人以“老鹤心何待”引入个人情感,老鹤象征着长寿和智慧,但此时却在等待,似乎在等待某种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目标,表现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紧接着的“尊师鬓已干”则透露出对年老老师的敬意,强化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幡灯古殿夜,霜霰大椿寒”描绘了一个凄清的夜晚,灯光与寒霜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冷清而幽静的氛围,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最后一句“谁见长生路,人间事万端”则将主题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长生的渴望与对人间繁杂事务的无奈,突显了人类对生命意义的永恒追寻。
整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展现了齐己深邃的哲思与高洁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和生死思考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在祭祀的背景下,诗人反思了人间的繁杂与长生的幻影,传达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中元节通常是在农历的哪个月份?
“老鹤心何待”中的“老鹤”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尊师”是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