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7:04
空江平野流,风岛苇飕飕。
残日衔西塞,孤帆向北洲。
边鸿渡汉口,楚树出吴头。
终入高云里,身依片石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空旷的江面和广袤的平野,微风吹拂着岛上的芦苇,发出沙沙的声音。夕阳正好挂在西塞山的边缘,一只孤独的帆船正驶向北方的洲岛。天边的大雁飞越汉口,楚地的树木从吴地的边界显现出来。最终,我的船只进入高高的云层,我在一块小石头旁停下休息。
西塞山是指著名的西塞山,位于长江之畔,历史上是许多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象征着自然之美和人生的旅途。诗中提到的“边鸿”与“楚树”,分别代表北方的飞雁与南方的树木,体现出诗人对江河湖泊和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齐己(约 779-835),字仲明,号雪堂,唐代诗人,出生于今湖北省。他以诗歌见长,尤其在五言绝句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情趣,常常描绘山水、田园的景致。
创作背景:本诗写成于齐己游历西塞山时,正是他在自然中感悟人生的时刻,诗中流露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过西塞山》是齐己的一首经典之作,诗中描绘了一个空旷宁静的江面和壮丽的夕阳景象,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首联“空江平野流,风岛苇飕飕。”以宽广的江面和宁静的芦苇岛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空旷、安详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接下来的“残日衔西塞,孤帆向北洲。”则通过夕阳的描写及孤帆的意象,增添了一丝孤独与惆怅,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的后两联“边鸿渡汉口,楚树出吴头。”通过大雁的飞越和树木的生长,展现了江南自然景色的变化,表现了诗人对江河湖泊的热爱与感慨。同时,最后一句“终入高云里,身依片石休。”则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放松与宁静,仿佛在高云之中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幻,表达出诗人对自由、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展现了齐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孤帆”比喻诗人的孤独与追求,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孤独的感悟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淡然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孤帆”象征什么?
“空江平野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西塞”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