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夜偕诸生月下诵桂子月中落之句因以为韵 其一》

时间: 2025-05-04 11:43:42

诗句

空山人境寂,秋光转清霁。

幽人坐夜深,披衣对丛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3:42

原文展示:

空山人境寂,秋光转清霁。
幽人坐夜深,披衣对丛桂。

白话文翻译:

在空寂的山林里,四周无声,秋光透过云层显得格外明亮。
一个幽静的人在深夜里坐着,披着衣服,面对着一丛桂花。

注释:

  • 空山:指空旷的山野,形容环境的宁静和清幽。
  • 人境寂:人烟稀少,环境寂静。
  • 秋光:秋天的阳光,光线清澈明亮。
  • 幽人:指隐居的人,通常是指志趣高远、追求宁静的人。
  • 披衣:披上衣服,多指夜晚温度较低,或为了防寒。
  • 丛桂:指桂花树,象征着优雅和高洁。

典故解析:

桂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美好,通常与文人雅士的情趣相关。秋天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诗人借此意象抒发对秋夜的感慨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昌历,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晚年隐居,致力于诗歌和书法创作。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表现出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静谧的秋夜,诗人可能是在某个与友人相聚的场合,受到秋夜的启发而作。诗中景象宁静而清新,折射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宁静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的深切感受。开头两句“空山人境寂,秋光转清霁”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山谷,秋天的阳光透过云层,散发出清亮的光辉,给人以宁静和明亮的感受。接下来的“幽人坐夜深,披衣对丛桂”则带出了诗人的身影,身处于这静谧的环境中,披着衣服,面对着盛开的桂花,似乎在沉思,似乎在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简单自然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通过对秋夜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更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显示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安宁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空山人境寂”:描绘山中环境的宁静,突出人少的寂静感。
    2. “秋光转清霁”:秋天的阳光透出,光亮而清澈,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亮的氛围。
    3. “幽人坐夜深”:幽静的人在夜深时分静坐,表现出一种静谧的生活状态。
    4. “披衣对丛桂”:披上衣服面对着一丛桂花,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空山”与“人境”,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通过“秋光”、“丛桂”等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夜宁静美好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安宁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空山:象征宁静、清幽的自然环境,给人以安静的感受。
  • 秋光:象征着成熟与丰盈,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沉淀。
  • 幽人:象征着追求内心宁静的人,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 丛桂:象征高洁和美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 A. 热闹的城市
    • B. 寂静的山林
    • C. 繁华的集市
  2. 诗中提到的“丛桂”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高洁
    • C. 权力
  3. 诗人对秋夜的态度是?

    • A. 愤怒
    • B. 享受
    • C.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冯昌历的《秋夜偕诸生月下诵桂子月中落之句因以为韵》与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情景,但冯昌历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静谧的感受,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体现了不同的侧重,前者更显淡泊,后者则蕴含深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蕉 舟行观新月 煎白云茶二首 其二 四月上澣日同寮约游西湖十绝 七夕池上泛舟四首 其二 园步杂兴 其一 岁旦立春 晚眺 寻桂南山至崇寿院因往灵石三首 其二 园中口占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违天逆理 巾字旁的字 雄深雅健 迎开头的成语 邑字旁的字 铁桶江山 被甲执锐 短结尾的成语 曰字旁的字 入幕之宾 虎字头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手字旁的字 深思远虑 獝狘 办案 弄燕调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