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5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4:57
挽朱吏部子明二首
作者: 刘克庄
渡江太史后,当世大儒门。
诸老贤宗子,文公爱嫡孙。
不来陪讲席,却去护留屯。
寂寞冯唐老,无人为上言。
渡过江河的太史公(司马迁),是当世大儒的门徒。
众多年长的贤良子弟中,文公(春秋时期的文公)偏爱他的亲孙。
他不来陪伴讲座,却去守护留屯的地方。
冯唐老(冯唐是个老年人)寂寞无聊,竟无人向他倾诉心声。
刘克庄,字廷翰,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生于1149年,卒于1210年。他的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以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主。其作品常常涉及历史题材,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与对时局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刘克庄怀念友人朱子明之际,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的无奈与感慨。朱子明是当时的知名人物,刘克庄对他的逝世表示惋惜,同时也借此诗表达对时局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太史公的引入,展现出一幅文化传承的画面,太史公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代表着儒家思想的高峰。接着,诗人提到众多贤良子弟,凸显出一个时代的才俊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然而,朱子明的缺席让这一切显得格外寂寞,诗人对朱子明的追忆中流露出对人才流失的悲哀。诗中“冯唐老”作为孤独的象征,更加深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和时代变迁的思考。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对文化传承的渴望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使人深思。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人的怀念、对人才流失的忧虑以及对社会冷漠的反思,流露出浓厚的个人情感与历史责任感。
诗中提到的“太史”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寂寞冯唐老”表达了什么情感?
“不来陪讲席”暗示了朱子明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