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5:57
落日汉陵道,初寒惨暮飙。
遥看山口火,暗渡洛川桥。
不见新园树,空闻引葬箫。
林栖已定,犹此倦征镳。
诗的意思是:在夕阳西下的汉陵大道上,初冬的寒风凛冽而悲凉。远远望去,山口有火光闪烁,我暗自渡过了洛川桥。看不见新园中茂盛的树木,只听到空寂中传来引导葬礼的箫声。即使在林中栖息已经安定下来,心中仍感到疲惫不堪,像是长途征战一般。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提倡写作要简洁明了,注重文章的内容和思想。
这首诗作于作者陪祭献懿二后的途中,表达了对故人的哀悼以及对人生短暂、旅途艰辛的感悟。诗中描绘了秋冬交替时节的景象,反映了作者的孤独与思考。
这首诗的情感深邃,借助自然景物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思念。开头的“落日汉陵道”便设定了悲凉的基调,夕阳的光辉与汉陵的历史感相结合,既有对历史的追溯,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叹。随着“初寒惨暮飙”的描写,诗中寒风的凛冽与孤独的氛围愈加明显,让人感受到一种萧瑟的气息。
“遥看山口火,暗渡洛川桥”则通过远望与暗渡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渴望温暖的光明,另一方面却在孤独的旅途中默默前行。接下来“不见新园树,空闻引葬箫”则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奈,已无生机的树木与凄凉的葬礼箫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进一步增强了诗的哀伤氛围。
最后一句“林栖已定,犹此倦征镳”则让人感受到诗人虽然身处安静的环境中,但内心的疲惫与对往事的回忆让他难以平静。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是对人生、历史和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欧阳修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邃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与对故人的思念。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反映出自身的孤独与无奈,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
诗中“落日汉陵道”描绘的是哪个阶段的景象?
“不见新园树”中“新园树”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引葬箫”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情感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