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28:14
先达志其大,求意不约文。
士伸在知己,已况仕于君。
微诚夙所尚,细故不足云。
时来忽易失,事往良难分。
顾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勋。
亦以行则是,岂必素有闻。
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
进士苟非党,免相安得群。
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
意忠仗朋信,语勇同败军。
古剑徒有气,幽兰只自薰。
高秩向所忝,于义如浮云。
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
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
明圣不世出,翼亮非苟安。
崇高自有配,孤陋何足干。
遇恩一时来,窃位三岁寒。
谁谓诚不尽,知穷力亦殚。
虽至负乘寇,初无挟术钻。
浩荡出江湖,翻覆如波澜。
心伤不材树,自念独飞翰。
徇义在匹夫,报恩犹一餐。
况乃山海泽,效无毫发端。
内讼已惭沮,积毁今摧残。
胡为复惕息,伤鸟畏虚弹。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8:14
《荆州作二首》
作者:张九龄
先达志其大,求意不约文。
士伸在知己,已况仕于君。
微诚夙所尚,细故不足云。
时来忽易失,事往良难分。
顾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勋。
亦以行则是,岂必素有闻。
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
进士苟非党,免相安得群。
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
意忠仗朋信,语勇同败军。
古剑徒有气,幽兰只自薰。
高秩向所忝,于义如浮云。
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
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
明圣不世出,翼亮非苟安。
崇高自有配,孤陋何足干。
遇恩一时来,窃位三岁寒。
谁谓诚不尽,知穷力亦殚。
虽至负乘寇,初无挟术钻。
浩荡出江湖,翻覆如波澜。
心伤不材树,自念独飞翰。
徇义在匹夫,报恩犹一餐。
况乃山海泽,效无毫发端。
内讼已惭沮,积毁今摧残。
胡为复惕息,伤鸟畏虚弹。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人首先提到伟大志向的追求并非仅靠文采,真正的士人需要在知己之中展现自己的才华,更何况是为君主效力。微小的诚意是他一直以来所重视的,细枝末节则没有必要多言。时机来临时,往往难以把握,而往事也难以厘清。他反思身边的人,难道希望自己与众不同的功勋吗?只要坚持行事,难道就一定要声名显赫吗?即便千思万虑,仍然可能出错,事情错综复杂。进士若非同党,何以聚众?众人的口碑如金子般易碎,孤独的心却如丝线般缠绕。忠诚的意愿依赖朋友的信任,勇敢的言语也常伴随失败之军。古剑虽有气势,幽兰却只自香。高位让人惭愧,正义如浮云。千载难遇的机会,往贤之路亦艰难。有人问我为何如此,忽然之间就攀上高位。明圣之人难以再世,光明之道并非安逸可得。崇高的理想自有其配,孤陋寡闻又何足道。遇到恩惠来临时,窃取的地位也难以长久。谁说诚意不尽,力尽而穷也毫不逊色。即使在逆境中,初无依靠之法。浩荡江湖,翻覆如波澜。心伤于无材之树,独自飞翔的翰鸟引人伤感。徇义在于每一个平民,报恩也不过是一顿饭的事。何况山海之广,无从付出一丝涟漪。内讼已使我感到惭愧,积累的毁谤如今摧残了我。为何要再度惧怕,伤鸟总是害怕虚假的子弹。
作者介绍: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号惭愧道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和诗人。曾任宰相,致力于国家治理与文治,风格典雅,作品多描写人情世故,体现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权力斗争的时期,诗人通过诗作表达自己对时局的感慨及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个人际遇的思考。反映了士人对名利的冷静看待和对忠诚与义务的重视。
《荆州作二首》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张九龄在此诗中不仅展现了他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士人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名利、忠诚的深刻理解。诗中反复提及的“时来忽易失”和“众口金可铄”,反映了诗人对时局变迁的敏锐洞察,警示后人珍惜机会与信任。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蕴深邃,如同古剑般锋利,虽有气度却仍然带有一丝忧伤。尤其是通过古剑和幽兰的意象,张九龄将个人品德与社会环境的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歌的核心。最后一段的自我反思,更是将个人境遇与历史的无情结合在一起,令人深思。由此可见,张九龄的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对整个时代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张九龄对人生理想、名利关系的思考,以及士人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处境与抉择,反映出他对忠诚、义务的重视和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张九龄在诗中提到“时来忽易失”,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古剑徒有气,幽兰只自薰”意在强调什么?
诗人在最后一段提到的“积毁今摧残”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对《荆州作二首》有更深入的了解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