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昭君怨 悼亡》

时间: 2025-05-07 06:29:37

诗句

胧月黄昏亭榭。

池上秋千初架。

燕子说春寒。

杏花残。

泪断愁肠难断。

往事总成幽怨。

幽怨几时休。

泪还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9:37

原文展示:

胧月黄昏亭榭。
池上秋千初架。
燕子说春寒。
杏花残。
泪断愁肠难断。
往事总成幽怨。
幽怨几时休。
泪还流。

白话文翻译:

在朦胧的月光下,黄昏时分的亭台楼阁显得格外迷人。
池边的秋千刚刚架好,燕子在低声诉说着春天的寒意。
杏花已经凋落,泪水止不住地流淌,愁肠难以自已。
往日的种种回忆,如今都化作了幽怨。
这样的幽怨何时才能停止?
泪水依然在脸颊上滑落。

注释:

  • 胧月:朦胧的月光,给人一种柔和、模糊的感觉。
  • 亭榭:亭台楼阁,指园林中的建筑。
  • 秋千:一种儿童玩具,通常由绳索悬挂在高处,用来荡秋千。
  • 燕子:春天的象征,寓意生机与希望。
  • 杏花:春天的花朵,象征着美好与青春。
  • 泪断:泪水流淌,形容悲伤。
  • 幽怨:隐藏的怨恨与悲伤。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整体情感表达可以与古代亡妻的悲痛相联系,常见于古诗词中对离别与思念主题的探索。在古代文人中,常有以自然景象寄托个人情感的传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敦儒,字子华,号溪山,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对亡妻的追忆之中,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与无尽的悲伤。诗人在黄昏、月色、秋千等意象中,寄托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思。

诗歌鉴赏:

《昭君怨 悼亡》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与无尽的哀伤。开篇的“胧月黄昏亭榭”,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意境,月光洒在亭台上,恰如诗人心中对爱人的追忆,既温柔又带有淡淡的忧伤。接着,池边的秋千与燕子的低语,勾起了春日的回忆,象征着曾经的快乐时光,然而“杏花残”则暗示着美好已逝,留下的只是无尽的愁苦。

“泪断愁肠难断”,直白地表达了失去爱人后的痛苦,情感强烈而真实。接下来的“往事总成幽怨”,则反映了诗人对往昔的无奈与惋惜,幽怨的情感如同无尽的阴霾,笼罩着心头,令人压抑。最后一句“泪还流”,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泪水的流淌象征着无法释怀的悲痛与思念。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胧月黄昏亭榭”:描绘了黄昏时分,朦胧的月光洒在亭台上,营造出宁静而又忧伤的氛围。
    • “池上秋千初架”:秋千的出现象征着快乐的童年和美好的回忆,但却也暗示了这种快乐已不复存在。
    • “燕子说春寒”:燕子在春天飞翔,却提及了寒冷,暗示着春天的冷清与失落。
    • “杏花残”:杏花的凋零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已逝,带来无限的哀伤。
    • “泪断愁肠难断”:泪水流淌不止,愁苦的心情难以割舍。
    • “往事总成幽怨”:往日的美好回忆化作了心中的幽怨,令人无法释怀。
    • “幽怨几时休”:对幽怨的无奈与渴望解脱,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深切怀念。
    • “泪还流”:泪水的流淌象征着无法停止的思念与悲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泪断愁肠难断”,体现了诗词的对称美与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与悲伤,展现了个人情感在自然景象中的反映,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惋惜与无奈。

意象分析:

  • 胧月:象征着温柔与模糊的记忆,代表着对过去的追忆。
  • 秋千:象征童年与快乐,暗示着失去的幸福。
  • 燕子: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但在此处却带有寒意,暗示失落。
  • 杏花:象征着青春与美好,凋零则代表着爱情的结束。
  • 泪水:象征悲伤与思念,流淌不止,体现了无法释怀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胧月”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月光
    B. 朦胧的月光
    C. 暗淡的月光

  2. 诗中提到的“泪断愁肠难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愁苦
    C. 无聊

  3. 诗中“杏花残”意味着什么?
    A. 美好的爱情已经逝去
    B. 新的爱情开始
    C. 春天来临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思念,但朱敦儒的诗更加直接且浓烈,李清照则更为细腻含蓄。朱敦儒以自然景象作为情感的背景,而李清照则通过细腻的内心独白来表达情感,两者各有千秋,体现了宋代词风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
  • 《朱敦儒诗文集》

通过这些分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昭君怨 悼亡》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挽史鲁公 临江仙(甲寅中秋和刘舍人赏月) 过京山 仲宣楼落成和吴深源制参韵 其二 傅山父携示曾玉堂和余韵答之 寿岳漕 八声甘州(登经济楼) 辛酉首夏余云谷自四明来访且录示丙辰年所和 送制机丰德馨赴堂召二首 沁园春(再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四点底的字 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孙接 西字头的字 倚玉偎香 安身乐业 显赫一时 清馥 非字旁的字 苦心极力 廾字旁的字 包含匕的词语有哪些 反老成童 惕结尾的成语 指正 试场 黹字旁的字 何思何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