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9:50
《怀西山》 作者:叶梦得 〔宋代〕
西山十亩强,高下略不齐。
嵌空抱奇秀,上有凌云梯。
小屋八九间,茅檐敢辞低。
所欣面势好,老稚通扶携。
密竹转脩径,老松故成蹊。
仲冬景气肃,碧草犹萋萋。
仰视天宇大,四观渺回溪。
徐行信足力,未畏成颠跻。
用意各有适,孰云无町畦。
平生几濡首,末路多噬脐。
不作巢幕燕,肯从触藩羝。
胡为滥麾钺,坐听鸣鼓鼙。
外物委虫臂,全生思马蹄。
可能三径草,归路老更迷。
我怀念那座西山,面积约十亩,山势高低不平。
山中有空隙,恰好包裹着奇特的景色,上面有通向云端的阶梯。
小屋有八九间,茅草屋檐也不觉得低矮。
我欣赏这里的地势优美,老人和小孩互相搀扶着。
密集的竹林转弯的小径,古老的松树形成了小路。
在仲冬时节,景色显得肃穆,碧绿的草地依然茂盛。
仰望浩瀚的天空,四周的景物渺小如回旋的溪流。
慢慢走着,感觉脚步稳健,不怕攀登高处。
各自的用意都各有所适,谁说没有田畦可耕作?
我平生多少次感慨,至今仍为人生的无奈感到悔恨。
不愿做燕子筑巢,却甘愿触碰那禁忌的羝羊。
为何要随意挥舞武器,坐在这里听那鸣鼓的声音?
外物抛在一边,整日思念马蹄声。
也许三径草木茂盛,归来的路途愈加迷惘。
叶梦得(1077年-1148年),字希尧,号惭愧,晚号山人,江苏苏州人。宋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与政治人物,他在学术与文学上都具有较高的造诣,尤其在词、诗和散文方面。
此诗创作于叶梦得晚年,正值宋代社会变革之际,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交织在一起,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怀西山》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西山的细致描绘,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西山景色,生动而富有层次感,既有山的高低起伏,又有小屋的朴素低矮,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的前半部分主要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传达情感,山的高耸与小屋的低矮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同时,诗中提到的“老稚通扶携”,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怀,传递出浓厚的人文关怀。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对外界的种种反思与自我救赎的探索,表达了对个人追求与世俗纷扰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外物委虫臂,全生思马蹄”,通过对物质的抛弃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美丽,又有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叶梦得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西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同时反映了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与反省。诗中表达的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许,体现了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诗中“西山十亩强”中的“十亩”指代什么?
A. 一种植物
B. 面积
C. 一种动物
D. 一种工具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A. 追求功名
B. 向往自由
C. 忽视自然
D. 追求财富
“仲冬景气肃,碧草犹萋萋”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冬天的荒凉
B. 生命的坚韧
C. 自然的凋零
D. 人生的悲伤
《登高》 杜甫
《怀西山》 叶梦得
两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杜甫的《登高》更具历史与社会责任感,而叶梦得的《怀西山》则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心追求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