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怀西山》

时间: 2025-05-04 11:39:50

诗句

西山十亩强,高下略不齐。

嵌空抱奇秀,上有凌云梯。

小屋八九间,茅檐敢辞低。

所欣面势好,老稚通扶携。

密竹转脩径,老松故成蹊。

仲冬景气肃,碧草犹萋萋。

仰视天宇大,四观渺回溪。

徐行信足力,未畏成颠跻。

用意各有适,孰云无町畦。

平生几濡首,末路多噬脐。

不作巢幕燕,肯从触藩羝。

胡为滥麾钺,坐听鸣鼓鼙。

外物委虫臂,全生思马蹄。

可能三径草,归路老更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9:50

原文展示

《怀西山》 作者:叶梦得 〔宋代〕

西山十亩强,高下略不齐。
嵌空抱奇秀,上有凌云梯。
小屋八九间,茅檐敢辞低。
所欣面势好,老稚通扶携。
密竹转脩径,老松故成蹊。
仲冬景气肃,碧草犹萋萋。
仰视天宇大,四观渺回溪。
徐行信足力,未畏成颠跻。
用意各有适,孰云无町畦。
平生几濡首,末路多噬脐。
不作巢幕燕,肯从触藩羝。
胡为滥麾钺,坐听鸣鼓鼙。
外物委虫臂,全生思马蹄。
可能三径草,归路老更迷。

白话文翻译

我怀念那座西山,面积约十亩,山势高低不平。
山中有空隙,恰好包裹着奇特的景色,上面有通向云端的阶梯。
小屋有八九间,茅草屋檐也不觉得低矮。
我欣赏这里的地势优美,老人和小孩互相搀扶着。
密集的竹林转弯的小径,古老的松树形成了小路。
在仲冬时节,景色显得肃穆,碧绿的草地依然茂盛。
仰望浩瀚的天空,四周的景物渺小如回旋的溪流。
慢慢走着,感觉脚步稳健,不怕攀登高处。
各自的用意都各有所适,谁说没有田畦可耕作?
我平生多少次感慨,至今仍为人生的无奈感到悔恨。
不愿做燕子筑巢,却甘愿触碰那禁忌的羝羊。
为何要随意挥舞武器,坐在这里听那鸣鼓的声音?
外物抛在一边,整日思念马蹄声。
也许三径草木茂盛,归来的路途愈加迷惘。

注释

  • 西山:指代作家怀念的地方,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十亩强:大约十亩的面积,形容西山的规模。
  • 茅檐:茅草制成的屋檐,象征朴素与自然。
  • 凌云梯:比喻高耸入云的阶梯,表示山的高峻。
  • 密竹、老松:竹子与松树,象征自然生机,寓意坚韧与长寿。
  • 仲冬:冬季的中期,表示季节的寒冷与清冷。
  • 虫臂:形容外物的轻微与无足轻重。
  • 三径草:指自然的小径,草木茂盛,象征归隐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1077年-1148年),字希尧,号惭愧,晚号山人,江苏苏州人。宋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与政治人物,他在学术与文学上都具有较高的造诣,尤其在词、诗和散文方面。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叶梦得晚年,正值宋代社会变革之际,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交织在一起,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怀西山》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西山的细致描绘,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西山景色,生动而富有层次感,既有山的高低起伏,又有小屋的朴素低矮,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的前半部分主要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传达情感,山的高耸与小屋的低矮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同时,诗中提到的“老稚通扶携”,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怀,传递出浓厚的人文关怀。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对外界的种种反思与自我救赎的探索,表达了对个人追求与世俗纷扰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外物委虫臂,全生思马蹄”,通过对物质的抛弃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美丽,又有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叶梦得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山十亩强,高下略不齐:描述西山的规模与起伏,暗示自然的多样性。
  2. 嵌空抱奇秀,上有凌云梯:山中有空隙,蕴藏奇特的景色,描绘出云梯的高远。
  3. 小屋八九间,茅檐敢辞低:小屋虽低矮,但屋檐的茅草反而显得亲切自然。
  4. 所欣面势好,老稚通扶携:描写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关怀,体现了人际关系的美好。
  5. 密竹转脩径,老松故成蹊:自然的竹林与松树,形成了通往心灵的路径。
  6. 仲冬景气肃,碧草犹萋萋:冬季的肃穆中,依然有生机盎然的绿草,寓意生命的坚韧。
  7. 仰视天宇大,四观渺回溪:仰望浩瀚的天空,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与人类的渺小。
  8. 徐行信足力,未畏成颠跻:慢慢前行,感到内心的充实与自信,象征追求理想的坚定。
  9. 用意各有适,孰云无町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与目标,不必拘泥于世俗的标准。
  10. 平生几濡首,末路多噬脐:回首往昔,感到遗憾与后悔,人生的无奈与反思。
  11. 不作巢幕燕,肯从触藩羝:不愿做局限于小巢的燕子,愿意冒险追求更大的自由。
  12. 胡为滥麾钺,坐听鸣鼓鼙:为何要随意挥舞武器,反映对世俗权力的反思。
  13. 外物委虫臂,全生思马蹄:抛弃外物,思念自由的生活,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14. 可能三径草,归路老更迷:即使归途迷茫,也要追求心中的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凌云梯”比喻高耸的山势,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 对仗:如“老稚通扶携”与“密竹转脩径”,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拟人:通过“碧草犹萋萋”,赋予草木以情感,增强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西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同时反映了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与反省。诗中表达的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许,体现了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山:自然美与理想的象征,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记忆。
  • 小屋:朴素与温暖,象征着简单生活的美好。
  • 密竹、老松:自然的生机与坚韧,象征着生命的顽强。
  • 仲冬:寒冷的季节,象征着人生的低谷与反思。
  • 马蹄:象征自由与追求,表达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西山十亩强”中的“十亩”指代什么? A. 一种植物
    B. 面积
    C. 一种动物
    D. 一种工具

  2.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A. 追求功名
    B. 向往自由
    C. 忽视自然
    D. 追求财富

  3. “仲冬景气肃,碧草犹萋萋”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冬天的荒凉
    B. 生命的坚韧
    C. 自然的凋零
    D. 人生的悲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王维
  • 《终南山》 寒山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登高》 杜甫

  • 主题:描绘自然景观,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 风格:悲壮,充满了历史感与社会责任感。

《怀西山》 叶梦得

  • 主题: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思考。

粗略解读

两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杜甫的《登高》更具历史与社会责任感,而叶梦得的《怀西山》则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心追求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叶梦得诗文集》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如梦令(雪) 霜天晓角(泛池) 昭君怨(月夜放船) 昭君怨(游池) 梦游仙 梦游仙(袓) 眼儿媚(女贞木) 眼儿媚(初秋) 玉团儿(香月堂古桂数十株著花,因赋) 虞美人(咏水_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都俞吁咈 灵文 试酌 进封 博文约礼 馬字旁的字 戤米囤饿杀 一无所知 竖心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耒字旁的字 草字头的字 天宝君 闾阎安堵 首字旁的字 无迹可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