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0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6:40
作者: 叶梦得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苗当七八月之间,甘膏不濡何太悭。
飞尘蓬勃昼欲暝,坐视云物占群山。
五日一风十日雨,天方勤民辅明主。
作书未敢颂风伯,寄谢群龙少劳苦。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干旱的七八月,作物因缺水而受困,心中感叹上天的吝啬。白天尘土飞扬,天色阴沉,仿佛要下雨,却又无济于事。我看着山间的云彩,无奈地等待。五天刮一次风,十天才下一次雨,天公也许是在勤劳地为农民和明君服务。我不敢写信赞颂风伯,只好寄托我的谢意于那些不知疲倦的龙神。
作者介绍: 叶梦得,字茂才,号惭庵,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政治家,生于1086年,卒于1146年。他在政治上曾任职于多个重要官职,并因其才华和学识受到尊重。叶梦得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农作物生长的季节,正值干旱时期,诗人对天候的焦虑和对农民生计的关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农业背景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干旱季节作物的窘迫,诗人在七八月间感受到的焦虑与无奈,体现了对自然的渴望和对农民生计的深切关怀。诗的开头用“苗当七八月之间,甘膏不濡何太悭”直接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求,展示了自然界与人类生存的紧密联系。
接下来的“飞尘蓬勃昼欲暝”则通过生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急迫和压抑的氛围,尽管白天尘土飞扬,天色渐暗,却依然无法带来雨水的滋润,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无奈与敬畏。
“五日一风十日雨”一句则具体描绘了干旱的状况,表现出诗人对气候变化的观察与思考,暗含对天公的怨言与期待。最后一句“作书未敢颂风伯,寄谢群龙少劳苦”表达了诗人对传统信仰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他对风神和雨龙的感激之情,尽管并未带来期待中的雨水。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韵律,情感深刻而细腻,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间疾苦的同情,充分体现了叶梦得的诗歌艺术。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干旱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渴求与对农民生计的关切,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矛盾,展现了传统农业社会对天候的依赖与敬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所提到的“甘膏”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天公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五日一风十日雨”反映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