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祈雨未应复请于茅山采石庶几遂得之 其一》

时间: 2025-04-30 19:06:40

诗句

苗当七八月之间,甘膏不濡何太悭。

飞尘蓬勃昼欲暝,坐视云物占群山。

五日一风十日雨,天方勤民辅明主。

作书未敢颂风伯,寄谢群龙少劳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6:40

祈雨未应复请于茅山采石庶几遂得之 其一

作者: 叶梦得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苗当七八月之间,甘膏不濡何太悭。
飞尘蓬勃昼欲暝,坐视云物占群山。
五日一风十日雨,天方勤民辅明主。
作书未敢颂风伯,寄谢群龙少劳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干旱的七八月,作物因缺水而受困,心中感叹上天的吝啬。白天尘土飞扬,天色阴沉,仿佛要下雨,却又无济于事。我看着山间的云彩,无奈地等待。五天刮一次风,十天才下一次雨,天公也许是在勤劳地为农民和明君服务。我不敢写信赞颂风伯,只好寄托我的谢意于那些不知疲倦的龙神。


注释:

  • : 指禾苗,农作物的幼苗。
  • 甘膏: 指雨水,滋润作物的甘露。
  • 飞尘: 空气中的尘土,形容干燥的天气。
  • 云物: 指云彩和自然现象。
  • 风伯: 风神,古代人对风的神化称谓。
  • 群龙: 这里指代雨神,古代传说中龙常被视为降雨的神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字茂才,号惭庵,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政治家,生于1086年,卒于1146年。他在政治上曾任职于多个重要官职,并因其才华和学识受到尊重。叶梦得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农作物生长的季节,正值干旱时期,诗人对天候的焦虑和对农民生计的关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农业背景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干旱季节作物的窘迫,诗人在七八月间感受到的焦虑与无奈,体现了对自然的渴望和对农民生计的深切关怀。诗的开头用“苗当七八月之间,甘膏不濡何太悭”直接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求,展示了自然界与人类生存的紧密联系。

接下来的“飞尘蓬勃昼欲暝”则通过生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急迫和压抑的氛围,尽管白天尘土飞扬,天色渐暗,却依然无法带来雨水的滋润,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无奈与敬畏。

“五日一风十日雨”一句则具体描绘了干旱的状况,表现出诗人对气候变化的观察与思考,暗含对天公的怨言与期待。最后一句“作书未敢颂风伯,寄谢群龙少劳苦”表达了诗人对传统信仰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他对风神和雨龙的感激之情,尽管并未带来期待中的雨水。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韵律,情感深刻而细腻,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间疾苦的同情,充分体现了叶梦得的诗歌艺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苗当七八月之间:指农作物在生长的重要时期,暗示着农民的希望。
  • 甘膏不濡何太悭:甘膏是指雨水,若没有雨水,作物就无法生长,表达了对天公的怨恨。
  • 飞尘蓬勃昼欲暝:飞尘弥漫,白天似乎要黑暗,描绘出干旱的压抑环境。
  • 坐视云物占群山:诗人在此无奈等待,暗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
  • 五日一风十日雨:频繁的风与稀少的雨,突显干旱的严重性。
  • 天方勤民辅明主:天公为农民和明君辛勤工作,反映对天命的无奈。
  • 作书未敢颂风伯:虽有感激之情,但由于没有雨水,不敢轻易赞美。
  • 寄谢群龙少劳苦:对雨神的感激与希望,虽未能降雨,但依然寄托谢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甘膏比作雨水,生动形象。
  • 对仗:如“飞尘蓬勃”“坐视云物”,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力量以人性,表现诗人对自然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干旱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渴求与对农民生计的关切,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矛盾,展现了传统农业社会对天候的依赖与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与希望。
  • 甘膏:代表雨水,象征滋润与恩赐。
  • 飞尘:形象地表现出干旱的环境。
  • 云物:象征自然变化,暗示诗人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所提到的“甘膏”指的是什么?

    • A. 露水
    • B. 雨水
    • C. 泥土
    • D. 阳光
  2. 诗人对天公的态度是?

    • A. 愤怒
    • B. 无奈
    • C. 感激
    • D. 冷漠
  3. 诗中提到的“五日一风十日雨”反映了什么?

    • A. 风很少,雨很多
    • B. 风和雨的频率
    • C. 干旱的严重性
    • D. 收成的好坏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乱与自然灾害对民生的影响,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和百姓的深切关怀。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更侧重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虽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感悟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叶梦得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少年游 少年游 其三 少年游 其二 少年游 题杨柳岸晓风残月图 少年游 春晚 少年游 少年游(次季良韵) 少年游 其四 少年游 其三 少年游 故人见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誓结尾的成语 女字旁的字 耳刀旁的字 豪丝 甘字旁的字 狗尾貂续 献议 卆匌 龜字旁的字 内蒙古高原 包含束的成语 掌灯 饥渴交迫 正容亢色 东讨西征 旡字旁的字 发蒙启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