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2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28:25
二月六日虏兵犯历阳方出师客自吴江来有寄声道湖山之适趣其归者慨然写怀
—— 叶梦得
松江浪静如镜平,
菰蒲长春秋水生。
晴沙回雁久未到,
坐想白鸥增眼明。
五年辜负钓船约,
故人疑我真逃盟。
岂知尘缨不易濯,
正想沧浪之水清。
朝来铁马暗江北,
中流叠鼓云涛倾。
楼船十万下采石,
旗纛灭没天戈横。
书生事业今乃尔,
授钺孰敢辞专征。
岂无传檄走飞骑,
漫复长啸登高城。
文思天子民父母,
大度未忍鏖奇兵。
澶渊一矢安五世,
明日傥或传诸营。
在二月六日,敌军侵犯了历阳,我正准备出征时,客人从吴江而来,有所寄托。听说湖山的适趣,感慨归者的心情,我写下此诗。
松江的波浪静得像一面镜子,菰蒲在春秋水中生长。晴天的沙滩上,归雁长久未到,坐在这里想象白鸥飞来,明亮了我的眼睛。
五年来辜负了钓船的约定,旧友怀疑我真的是在逃避盟约。岂知尘世的缠绕不易洗净,正想沧浪之水清澈如许。
今天早上,铁骑在江北隐现,中流的鼓声与云涛交织。楼船十万艘下采石,旗帜在天际横亘。
书生的事业如今正当其时,谁敢辞退专征的责任。难道没有传檄的飞骑,徒然在高城长啸。
文思如天子般关怀百姓,大度未忍与敌激烈交战。澶渊之盟安定了五代,明日或可传达给各营。
作者介绍:叶梦得(1077年-1148年),字子美,号汝弼,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作多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之际,诗人面对外敌入侵,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此时,诗人既想守住内心的宁静,又不得不面对外在的战争威胁。
叶梦得的《二月六日虏兵犯历阳方出师客自吴江来有寄声道湖山之适趣其归者慨然写怀》是一首情感交织、意境深远的诗作。全诗以松江的宁静开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自然的热爱。接着,随着诗人对归雁的想象,情绪逐渐转入对人事的思考,表现出对故人和过去约定的回忆与惋惜。
诗中“朝来铁马暗江北”一句,鲜明地描绘出战争的紧迫感,铁马象征着战斗的力量,而“楼船十万下采石”则让人感受到战争的规模和对国家的威胁。诗人通过对比,揭示了自己作为书生的无奈与责任,感叹即使文人也有为国尽忠的义务。
诗的结尾提到的“澶渊一矢安五世”,则是对和平的期盼,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深思。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故土的眷恋,也有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民族情怀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在战乱中人们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松江”象征什么?
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句?
“澶渊一矢安五世”中的“澶渊”指代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