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4:26
生涯一茅屋,物役忘万殊。
再为东诸侯,作军蒐被庐。
追寻念往迹,六鹢惭宋都。
浩歌记土风,谁能和且趋。
自笑良巳隘,真成撅株拘。
聊云效知止,未敢伤廉隅。
兹山阅人多,龙蟠委崎岖。
寄我千里目,筇枝尚堪扶。
但愁见中原,惊心怆嗟吁。
何由返我室,小径遵芋区。
未用怀远游,苍茫赋三闾。
明当秣吾马,解组戒仆夫。
在一间茅屋里度过我的生涯,生活的琐事让我忘记了世俗的纷扰。再次为东部的诸侯服务,参与军队的征集和安置。追寻往日的足迹,看到六只野鸭让我对宋都感到羞愧。高歌记录故土的风俗,谁能和我一起歌唱并追随?自嘲如今的自己太过狭隘,真成了被束缚的树株。聊以自勉,效法“知止”的道理,不敢伤害自己的清白。如今的山上见到的人很多,龙在山间蜿蜒曲折。寄托我千里的目光,手杖尚可支撑。但唯独担心见到中原的情景,让人惊心,令人感慨。怎么才能回到我的小屋呢,小路蜿蜒通往芋田。未曾打算远游,苍茫大地赋予我三闾的感慨。明天会给我的马喂食,解散对仆人的禁令。
作者介绍:叶梦得,字景山,号惭庵,北宋时期的诗人和词人。他在文学上有极高的造诣,尤其以诗词见长,风格多样,情感丰富。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生活困顿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诗人身处社会动荡中,对个人命运的追索与对乡土情怀的依恋,构成了诗的主要主题。
叶梦得的《自和》是一首充满感慨与自省的诗作,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故乡的眷恋。开篇以“生涯一茅屋”引入,简洁地呈现出诗人简朴的生活状态,随即用“物役忘万殊”表达出在日常生活中逐渐麻木的感觉。作者通过回忆“东诸侯”的经历,抒发了对故乡的追思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在“追寻念往迹,六鹢惭宋都”中,作者以六只野鸭的意象,隐喻对故乡的思念与自愧,表现出一种对往日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接下来,诗人自嘲“良巳隘”,反映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表现出对自我局限的反思。
“寄我千里目,筇枝尚堪扶”则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冀与坚持,尽管艰难,但依然愿意向前看,寄托了对生活的希望。而“何由返我室,小径遵芋区”则再次强调了对故乡的渴望与归属感,整个诗作在这种情感的交织中,展现出一种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核心在于抒发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自和》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六鹢”象征着什么?
“生涯一茅屋”中的“茅屋”指的是什么样的居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