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旋中闻雁》

时间: 2025-04-26 03:04:13

诗句

西风鸿雁惜离群,露下天高仿佛闻。

方讶北来冲远塞,忽惊南去入寒云。

千山落叶还秋杪,一卷残书且夜分。

无那余音更嘹亮,倚楼乡思益纷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4:13

原文展示

旋中闻雁
作者:骆文盛 〔明代〕

西风鸿雁惜离群,
露下天高仿佛闻。
方讶北来冲远塞,
忽惊南去入寒云。
千山落叶还秋杪,
一卷残书且夜分。
无那余音更嘹亮,
倚楼乡思益纷纷。


白话文翻译

在西风中,鸿雁似乎在为离群而感到惋惜,
露水下的天空高远,似乎能听到它们的叫声。
我刚刚诧异北方的雁阵冲向遥远的边塞,
忽然又惊见它们南飞入寒冷的云中。
千山的落叶已然是深秋的末期,
一卷残书正好在夜深时分。
那余音更是嘹亮动人,
我倚楼而望,乡思愈发纷乱。


注释

  • 西风:指秋天的风,通常代表着萧瑟的气候。
  • 鸿雁:一种迁徙的鸟,常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和思乡。
  • 仿佛:似乎,仿若。
  • :惊讶,意外。
  • :边塞,指北方的边疆地区。
  • 秋杪:秋季的末尾。
  • 残书:未读完的书籍,暗示知识的缺失或不完整。
  • 余音:剩余的声音,指鸿雁的叫声。
  • 乡思: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骆文盛,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以情感丰富、意象鲜明著称,常常融入个人的感受与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其时国家政治动荡,作者可能因离家远游而生乡愁。鸿雁的迁徙成为其情感寄托,反映出对故土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旋中闻雁》以鸿雁为引子,描绘了秋日肃杀的景象与作者心中的乡愁。开篇以“西风鸿雁惜离群”引入,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鸿雁则是迁徙季节的代表,二者结合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悲凉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露下天高仿佛闻”表现出对鸿雁叫声的感知,似乎在那遥远的天际中,鸿雁的声音唤起了他内心的思绪。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千山落叶还秋杪”描绘了秋天的特征,落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带出一种对过往的追忆。接着的“一卷残书且夜分”,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知识的渴求,似乎在夜色中思索着人生的意义。而最后两句“无那余音更嘹亮,倚楼乡思益纷纷”,则将情感推向高潮,余音的嘹亮与乡思的纷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愈发强烈,情感在此达到顶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致描写,折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表现了对离别、乡愁的深刻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风鸿雁惜离群:描绘出秋风中的鸿雁,表现出对离群的惋惜,暗示孤独感。
  2. 露下天高仿佛闻:在清露映衬下,诗人感受到远方鸿雁的叫声,传达出对自然的敏感。
  3. 方讶北来冲远塞:作者刚刚惊讶于鸿雁北飞的情景,反映他对周遭的关注。
  4. 忽惊南去入寒云:突然看到鸿雁南飞,营造一种急促与变幻的感觉。
  5. 千山落叶还秋杪:通过落叶描绘季节的变迁,表达时间流逝的无奈。
  6. 一卷残书且夜分:书中残留的知识在夜晚显得格外孤独。
  7. 无那余音更嘹亮:余音的嘹亮让人感到更加惆怅,声音成了思乡的媒介。
  8. 倚楼乡思益纷纷:倚楼而思,乡愁愈发强烈,情感达到高潮。

修辞手法

  • 拟人:鸿雁的“惜离群”赋予了它情感,使得自然景物更具人性化。
  • 对仗:如“北来冲远塞”与“南去入寒云”,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落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慨。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融入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鸿雁:象征离别与思乡。
  • 西风:代表秋天的萧瑟与孤独。
  • 露水:象征清晨的清新与静谧,带来思考的空间。
  • 千山落叶: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残书:未完成的知识与人生的缺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鸿雁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离别和思乡
    • B. 战争
    • C. 友情
    • D. 喜悦
  2. 诗中提到“千山落叶”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时间的流逝
    • C. 富饶的土地
    • D. 人际关系
  3. 诗歌的情感基调是?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 D. 中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 杜甫《春望》:表现了对国家和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骆文盛《旋中闻雁》李白《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骆文盛通过自然景象表现情感,而李白则通过直接的情感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明代诗人骆文盛研究》
  2. 《中国古诗词鉴赏》
  3. 《诗经与古诗词的对比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中兄典邵州 别李明府 别汜水县尉 赠别上元主簿张著 题玉山观禅师兰若 送李湜下第归卫州便游河北 送夏侯侍郎 送客还江东 赠别成明府赴剑南 和高平朱(一作米)参军思归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伤兵 心所谓危 麟驾 停滞不前 磕扑 温言 鬲字旁的字 齿字旁的字 看不上眼 金字旁的字 户字头的字 糜躯碎首 近珰 包含迭的成语 田字旁的字 相形见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