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1:37
晚憩杜桥馆
作者:周邦彦
寒茅愔愔鸡啄场,儿啼索衣天陨霜。
密林渐放山色入,枫枯振稿声琅琅。
清浆白羽弃已久,黄菊紫萸看欲香。
岁行及此去愈疾,若决积水难提防。
嗟予齿发非故物,念此内热如涫汤。
原见唐朝吕墨客,膝行问道求神方。
斋心千日百事毕,消我含雪还韶光。
岂饶蒿目忧世事,黄金绾腰埋土囊。
在寒冷的茅草屋中,鸡在啄食场地,孩子在哭着要衣服,天上已经降下了霜。
密林逐渐展现出山的颜色,枫叶已经枯萎,秋风中发出琅琅的声响。
清酒和白羽毛已经被我弃置已久,黄菊和紫萸的香气让我想要去欣赏。
岁月流逝至此愈加急促,仿佛决堤的积水无法防止。
唉,我的齿发已非昔日之物,想起内心的热情如同涫汤般炽热。
我曾见唐朝的吕洞宾,跪行向他请教求道之法。
我已斋心千日,百事已了,想要消除内心的忧虑,复归青春的光华。
岂能因忧世事而浑浑噩噩,黄金虽在腰间,却只能埋在土囊中。
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江苏扬州人。宋代著名词人,以词风婉约著称,擅长描写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色。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晚憩杜桥馆》创作于周邦彦晚年,表达了他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反映了他在生活中对宁静和美的追求,体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晚憩杜桥馆》是一首具有浓厚个人情感和自然描写的诗作。开篇以“寒茅愔愔鸡啄场”引入,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略显苍凉的环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诗人在这个寒冷的早晨,听到鸡鸣和孩子的哭声,传达出一种生活的无奈与困境。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描绘了密林、山色和秋枫的景象,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通过“清浆白羽弃已久,黄菊紫萸看欲香”,显示了他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珍惜。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感到内心的焦虑加剧,仿佛无法抵挡时间的无情。
最后几句提到吕洞宾,表明诗人向道家思想的向往,渴望通过修身养性来消除内心的烦恼。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领悟与感慨。
整首诗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对道教思想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寒茅”指的是什么?
诗人提到的“吕墨客”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主要表现了哪些季节的特征?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周邦彦的《晚憩杜桥馆》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的描写,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个性与自由的思想。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风格迥异,各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