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答友人》

时间: 2025-05-02 14:27:23

诗句

云作交游山作宾,道心为主自安贫。

柴门无钥见同物,竹帛有名终累人。

绿水一潭澄静性,青山万叠裹闲身。

纷纷望拜马蹄下,不见胸中万斛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7:23

原文展示:

云作交游山作宾,道心为主自安贫。 柴门无钥见同物,竹帛有名终累人。 绿水一潭澄静性,青山万叠裹闲身。 纷纷望拜马蹄下,不见胸中万斛尘。

白话文翻译:

像云一样自由交游,山峦作为宾客,以道心为主导,自然安于贫困。 简朴的柴门无需锁钥,因为与万物相同;而名声记录在竹帛上,最终只会拖累人。 一潭绿水清澈,映照出宁静的本性;层层叠叠的青山环绕,包裹着闲适的身躯。 人们纷纷在马蹄下跪拜,却看不见内心深处的万斛尘埃。

注释:

  • 云作交游山作宾:比喻诗人以自然为伴,自由自在。
  • 道心为主自安贫:道心指追求道德和精神境界的心,诗人以此为生活的主导,安于贫困。
  • 柴门无钥见同物:柴门象征简朴的生活,无钥表示与万物和谐共处。
  • 竹帛有名终累人:竹帛指古代记录文字的材料,有名指名声,终累人表示名声最终会成为负担。
  • 绿水一潭澄静性:绿水象征清澈宁静的心境。
  • 青山万叠裹闲身:青山象征宁静的环境,万叠形容山峦层叠,裹闲身表示诗人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享受闲适。
  • 纷纷望拜马蹄下:形容人们在外在的权威或名利面前纷纷跪拜。
  • 不见胸中万斛尘:万斛尘比喻内心深处的烦恼和尘埃,不见表示人们看不到自己的内心问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他的诗歌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可能是诗人在与友人的交流中,对友人提出的问题或建议的回应,表达了自己坚守道心、安于贫困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自然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云作交游山作宾”和“绿水一潭澄静性,青山万叠裹闲身”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而“柴门无钥见同物,竹帛有名终累人”则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漠,认为名声最终会成为负担。最后两句“纷纷望拜马蹄下,不见胸中万斛尘”则是对世俗追求的批判,指出人们在追求外在的名利时,往往忽视了内心的清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作交游山作宾:诗人以云为伴,山为宾,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2. 道心为主自安贫:强调以道心为主导,安于贫困的生活。
  3. 柴门无钥见同物:通过柴门无钥的意象,表达了与万物和谐共处的理念。
  4. 竹帛有名终累人:指出名声最终会成为负担,警示人们不要过分追求名利。
  5. 绿水一潭澄静性:绿水象征清澈宁静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
  6. 青山万叠裹闲身:青山象征宁静的环境,表达了诗人享受闲适生活的愿望。
  7. 纷纷望拜马蹄下:批判人们在名利面前纷纷跪拜的现象。
  8. 不见胸中万斛尘:指出人们在追求外在的名利时,忽视了内心的清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作交游山作宾”中,将云和山比喻为诗人的朋友和宾客。
  • 拟人:如“青山万叠裹闲身”中,将青山拟人化,仿佛在包裹着诗人。
  • 对仗:如“绿水一潭澄静性,青山万叠裹闲身”中,绿水与青山、一潭与万叠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追求自然、淡泊名利,强调内心的宁静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人通过自然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高洁的品格和对内心清净的追求。

意象分析:

  • 云:象征自由和超脱。
  • 山:象征宁静和稳定。
  • 柴门:象征简朴的生活。
  • 绿水:象征清澈宁静的心境。
  • 青山:象征宁静的环境。
  • 马蹄下:象征外在的名利和权威。
  • 万斛尘:象征内心的烦恼和尘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云作交游山作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追求名利 B. 与自然和谐共处 C. 安于贫困 D. 追求权力 答案:B

  2. “柴门无钥见同物”中的“柴门”象征什么? A. 豪华的生活 B. 简朴的生活 C. 封闭的生活 D. 忙碌的生活 答案:B

  3. 诗中“绿水一潭澄静性”中的“绿水”象征什么? A. 动荡的心境 B. 清澈宁静的心境 C. 复杂的心境 D. 混乱的心境 答案:B

  4. 诗中“纷纷望拜马蹄下”批判了什么现象? A. 人们对自然的尊重 B. 人们对名利的追求 C. 人们对道德的追求 D. 人们对权力的追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宁静生活,体现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对比:

  • 陈普的《答友人》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但陈普的诗更强调内心的宁静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陶渊明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陈普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陶渊明诗选》: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有助于理解田园诗的风格和特点。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诗作,有助于理解山水诗的风格和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泛涡水二首 寄献淮阳陈相公 友人书斋 避暑江渎祠池 属邑告稔寄转运劝农二使台 和季长学士绵汉道中作 同兄长赋朝鸡 晨赴书局 送韩廷评婺州市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寄养 包含悒的词语有哪些 居停主人 疑闷 偷活 神佛不佑 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擗踊号呼 鳥字旁的字 养痈自祸 遂迷不窹 立刀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瓜字旁的字 阜字旁的字 爰亲作亲 未成年犯 颐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