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0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05:17
满江红·老子当年
辛弃疾 〔宋代〕
老子当年,饱经惯花期酒约。
行乐处,轻裘缓带,绣鞍金络。
明月楼台箫鼓夜,梨花院落秋千索。
共何人对饮五三钟,颜如玉。
嗟往事,空萧索。
怀新恨,又飘泊。
但年来何待,许多幽独。
海水连天凝望远,山风吹雨征衫薄。
向此际羸马独骎骎,情怀恶。
老子年轻的时候,曾经经历过许多花前月下的欢愉。
在欢乐的地方,穿着轻便的衣服,骑着绣饰华美的马。
在明月下的楼台上,听着箫声和鼓声的夜晚,梨花盛开的院落里荡秋千。
可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和我一起举杯畅饮,容颜如玉的朋友。
唉,往事让人感到空虚和寂寞。
怀着新的怨恨,又在漂泊不定。
这些年来我又在等待什么,只有无尽的孤独。
海水与天相连,我凝望着远方,
山风吹来雨水,衬得我的衫子薄凉。
在这样的时刻,我孤独地骑着羸弱的马,心情更是沉重。
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的词人和抗金英雄。他的词风豪放,情感真挚,常常表达对国家和民众的忧虑。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辛弃疾晚年,他的生活经历了许多风雨,内心充满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落感。诗中通过对昔日欢乐的追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孤独的深刻思考。
辛弃疾的《满江红·老子当年》通过对往昔欢乐时光的追忆,表达了对现实的失落与孤独。开篇以“老子当年”引入,既是对自己年轻时光的回顾,也暗含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全诗在描绘过去的欢快生活时,以轻松的语调展示了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然而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入对现状的反思和对孤独的感慨。
通过“明月楼台箫鼓夜”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景象,然而随之而来的“共何人对饮五三钟”,则流露出一丝惆怅。诗人在此反思自己在繁华背后所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奈,情感的转变使得整首词更具深度和层次。
最后,诗歌以“向此际羸马独骎骎,情怀恶”收尾,突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自我内心的挣扎。这种情感的对比,让读者在欣赏美好回忆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伤感的现实,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孤独的深刻感受,表达了对友谊与快乐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老子”指的是谁?
“明月楼台”中,“楼台”指的是什么?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满江红·老子当年》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但辛弃疾的词更为豪放,情感较为沉重,而李清照则显得更为细腻,情感更为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