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御街行(无题)》

时间: 2025-05-04 10:18:27

诗句

阑干四面山无数。

供望眼、朝与暮。

好风催雨过山来,吹尽一帘烦暑。

纱厨如雾,簟纹如水,别有生凉处。

冰肌不受铅华污。

更旎旎、真香聚。

临风一曲最妖娇,唱得行人且住。

藕花都放,木犀开后,待与剩鸾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8:27

原文展示

御街行(无题)
作者:辛弃疾
阑干四面山无数,供望眼朝与暮。
好风催雨过山来,吹尽一帘烦暑。
纱厨如雾,簟纹如水,别有生凉处。
冰肌不受铅华污,更旎旎真香聚。
临风一曲最妖娇,唱得行人且住。
藕花都放,木犀开后,待与剩鸾去。

白话文翻译

四周的栏杆环绕着无数的山峰,供我白天和晚上眺望。
清风伴着雨云从山上吹来,驱散了这一帘的烦热。
轻纱的窗帘如雾般朦胧,竹席的纹理如水般流畅,
这里有一处别样的凉爽。
洁白的肌肤不沾染铅华的污浊,更显得香气四溢。
在微风中唱出一曲最为妖娆动人,让路过的行人驻足。
莲花盛开,木犀花也已开放,等着与剩下的鸾凤共舞。

注释

  • 阑干:指栏杆,此处形容景观环绕。
  • 供望眼朝与暮:供我白天和晚上观望的意思。
  • 好风催雨:形容风势急促,带来雨云。
  • 纱厨:轻薄的帘子或窗帘。
  • 冰肌:比喻肌肤洁白如冰,清纯而无瑕。
  • 铅华:指化妆品,形容不沾染世俗的污浊。
  • 藕花:指莲花,象征纯洁、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和爱国志士。他的词风豪放而细腻,常以个人情感和历史背景结合,表达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在辛弃疾闲适的时光中创作,表达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及对清凉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世俗繁华的超脱。

诗歌鉴赏

辛弃疾的《御街行(无题)》以清新的自然景色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描绘了四面环山的幽静环境,清风来袭,带来一阵阵凉意,仿佛把烦热一扫而光。在这幅宁静的画面中,诗人不仅感受到自然的清凉,更体会到一种心灵的宁静。诗中提到的“冰肌”和“铅华”,展现了诗人对纯净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内心的洁净与超脱。尤其是最后几句,描绘了莲花与木犀的开放,似乎在预示着生活的美好与希望。整首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但又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阑干四面山无数:描绘了围绕诗人身边的山水景象,形成一种封闭而宁静的环境。
  2. 供望眼朝与暮:表达了诗人在此处可以自由地眺望,感受日夜的变化。
  3. 好风催雨过山来:强调自然的变化,风和雨带来了清新与凉爽。
  4. 吹尽一帘烦暑:形象地描绘了清风驱散炎热的感觉。
  5. 纱厨如雾,簟纹如水:通过比喻展现了环境的美,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柔和的氛围。
  6. 别有生凉处:暗示着这种环境带来的独特凉爽感。
  7. 冰肌不受铅华污:强调内心的纯净与对世俗虚华的拒绝。
  8. 更旎旎真香聚:表现了自然美好事物的吸引力。
  9. 临风一曲最妖娇:表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
  10. 唱得行人且住:直接与读者对话,描绘出歌曲吸引路人的情景。
  11. 藕花都放,木犀开后:象征着即将到来的美好时光和生活的希望。
  12. 待与剩鸾去:暗示着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纱厨如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窗帘的轻柔。
  • 对仗:如“朝与暮”,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如“好风催雨”,赋予自然以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心中对清凉、纯净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阑干:象征着隔离与保护,形成一个小世界。
  • 风与雨: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流动。
  • 冰肌:象征着纯洁与高贵,代表诗人内心的追求。
  • 藕花与木犀: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的到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清风有什么作用? A. 带来烦热
    B. 带来凉爽
    C. 带来噪音

  2. “冰肌”指的是什么? A. 受伤的肌肤
    B. 纯洁的肌肤
    C. 化妆的肌肤

  3.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追求世俗的繁华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C. 对历史的深思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词作相比,辛弃疾的《御街行(无题)》更多地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内心的和谐,而李清照的作品则更侧重于人情与内心的细腻感受。两者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但风格上有明显差异。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集》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和道粹垂拱早朝王范二直阁班列在前戏成小诗 逍遥四章呈钦之尧夫 远张景昱昌秀才啊弟诗卷 闲居 仲庶同年兄自成都移长安以诗寄贺 探化桥 正月三日与广渊同出南薰门分趋斋宫涂中有作 和王秀才以光始自陕右游山归复登少室为诗见 别一章改韵同五诗呈尧夫 席君从於洛城种金橘今秋始结六实以其四献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贤亲 木字旁的字 髟字旁的字 下学 鳥字旁的字 包含辨的成语 行字旁的字 囊箧萧条 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安身立命 损阴坏德 包含危的词语有哪些 言脉 弄玉吹箫 枭张 包含僵的词语有哪些 豆字旁的字 恍开头的成语 麟角凤觜 羊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