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0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06:30
和陶九日闲居,并引
作者: 苏轼
九日独何日,欣然惬平生。
四时靡不佳,乐此古所名。
龙山忆孟子,栗里怀渊明。
鲜鲜霜菊艳,溜溜糟床声。
闲居知令节,乐事满馀龄。
登高望云海,醉觉三山倾。
长歌振履商,起舞带索荣。
坎坷识天意,淹留见人情。
但愿饱粳稌,年年乐秋成。
这一天是九月九日,独自一人庆祝这样的日子,我心情愉悦,感到生活无比惬意。四季变化,总有美好的时光,我乐于享受这些古人所赞美的时光。站在龙山上,我想起了孟子;走在栗里,我怀念了陶渊明。霜中的菊花鲜艳夺目,酒坛旁传来的轻声摇动,伴随着我的闲居生活。我很清楚节令的变化,生活中的乐事也随之增多。登高望远,眼前的云海如波涛汹涌,我醉意朦胧,仿佛三山都在倾倒。长歌一曲,振奋心情,起舞时带着酒的芬芳。我在坎坷中体会到天意的安排,在悠长的时间中见到人情的温暖。只希望能吃到饱满的稻米,年年都能享受这个美好的秋天。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风格独特,兼具豪放与婉约。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均有卓越成就。
《和陶九日闲居,并引》创作于重阳节,诗人通过描绘节日的喜庆氛围,传达了对闲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苏轼在这首诗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苏轼的《和陶九日闲居,并引》是一首充满了闲适与哲理的诗作。整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诗的开头,诗人以“九日独何日”引入,表达了对节日的思考与感慨,接着用“欣然惬平生”显示出他的愉快心情,展示了他在闲居生活中的满足。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古代名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与历史、与文化的深厚联系。“龙山忆孟子,栗里怀渊明”,不仅表达了对伟大思想家的敬仰,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随后的描写,霜菊的艳丽与酒坛的轻声,生动地展现了闲居生活的美好。
诗的最后几句,诗人更是将个人的生活体验与人情世故结合,表现了对人生的领悟与思考。通过对坎坷与天意的理解,诗人表现了对未来的期许,寄托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艺术造诣,既有对节日的欢庆,也有对生活的深刻反思,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闲居生活的热爱,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对重阳节的庆祝,诗人展现了对生活的满足与期许。
诗中提到的“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a) 春节
b) 中秋节
c) 重阳节
d) 端午节
诗人怀念的两位历史人物是:
a) 李白和杜甫
b) 孟子和陶渊明
c) 白居易和王维
d) 苏轼和苏辙
诗中提到的“鲜鲜霜菊艳”主要描绘了什么?
a) 秋天的萧瑟
b) 冬天的寒冷
c) 菊花的美丽
d) 春天的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