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游道林寺》

时间: 2025-04-26 23:23:56

诗句

佳山路不远,俗侣到常稀。

及此烟霞暮,相看复欲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3:56

原文展示:

游道林寺
作者: 戴叔伦 〔唐代〕

佳山路不远,
俗侣到常稀。
及此烟霞暮,
相看复欲归。

白话文翻译:

这条通往美丽山丘的路并不遥远,
世俗的朋友常常不容易相聚。
在这烟雾缭绕的黄昏时分,
我们相互对望,心中又生出归去的念头。

注释:

  • 佳山:美丽的山。
  • 俗侣:世俗的朋友。
  • 烟霞:指山中的云雾和霞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 欲归:想要回去。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特定典故,但它反映了道教文化中对自然山水的崇尚,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叔伦,字景仁,号景山,唐代诗人,出身于士族家庭。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擅长描写山水与人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繁华与文化昌盛时期,诗人常常游历山水,感受自然的美,寄情于景,表达对世俗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游道林寺》是一首表现诗人与自然、友人之间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美山的通途与烟霞的黄昏,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惆怅的心境。开篇“佳山路不远”,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点明目的地,暗示了他对游玩的期待。然而,接下来的“俗侣到常稀”则转向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虽然山路不远,但世俗的朋友却少之又少,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

在描写烟霞的“及此烟霞暮”中,诗人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意境。黄昏时分,烟雾缭绕,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然而,最后一句“相看复欲归”则暗示着一种无奈,尽管享受着此刻的美好,心中却依旧有归去的冲动,似乎在呼唤着对现实生活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相聚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归属感的追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佳山路不远”:美丽的山路并不遥远,暗示目的地容易到达。
    • “俗侣到常稀”:世俗的朋友常常难以相聚,隐含了一种孤独感。
    • “及此烟霞暮”:在这烟雾缭绕的黄昏时分,描绘了自然的迷人景象。
    • “相看复欲归”:彼此对望之际,心中却又生出想要回去的念头,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尾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烟霞”比作一种美好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赞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相聚的渴望,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游离于世、又难以割舍现实的情感。

意象分析:

  • 佳山:象征着美好的自然环境,反映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
  • 烟霞:代表着宁静与美丽,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意境。
  • 黄昏:象征着时光的流逝,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归属感的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佳山路不远”表达了什么?

    • A. 山路难以到达
    • B. 山路易于到达
    • C. 山路风景优美
  2. “俗侣到常稀”中“俗侣”指的是什么?

    • A. 朋友
    • B. 亲人
    • C. 同事
  3. “相看复欲归”暗示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美景的留恋
    • B. 对归属的思考
    • C.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戴叔伦的《游道林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王维的作品更强调静谧的内心感受,而戴叔伦则在宁静中透露出对世俗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望海潮 临江仙·常记梦云楼上住 谒金门 玉楼春 如梦令 浣溪沙 西江月·歌彻秋娘金缕 如梦令 临江仙 朝中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刀字旁的字 包含陷的词语有哪些 册历 鼓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滑溜 西老 仁妻 缠绵蕴藉 泧漷 风字旁的字 冰炭不同炉 四字头的字 恍然自失 皓齿星眸 遐迩闻名 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