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暕上人游春》

时间: 2025-04-30 11:55:33

诗句

独将支遁去,欲往戴颙家。

晴野人临水,春山树发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55:33

原文展示

送暕上人游春
独将支遁去,欲往戴颙家。
晴野人临水,春山树发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独自送走支遁,想要前往戴颙的家中。晴朗的野外,人们在水边徘徊,春天的山上树木纷纷开花。


注释

字词注释:

  • 支遁:指的是支道林,又称支遁,是中国南朝时期的著名隐士,因其隐逸生活而被后人推崇。
  • 戴颙:戴颙是唐代的一位隐士,诗人想去拜访他。
  • 临水:意为靠近水边,指人们在水边玩耍或游览的情景。
  • 春山树发花:描绘春天的山景,树木开始开花,展现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支遁和戴颙都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反映了唐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支遁的隐居生活和道教思想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隐士生活为题材,表达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可能在游春的过程中,想起了隐士的生活,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歌鉴赏

《送暕上人游春》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隐士情怀的诗作。全诗虽短,但意境深远。开头的“独将支遁去”透露出诗人对隐士的敬仰与思索,支遁作为著名的隐士代表,象征着追求自由和宁静的生活方式。接着“欲往戴颙家”体现了诗人与隐士的情谊,表明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随。

在春天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晴野人临水,春山树发花”描绘了春日的美丽景象,展示了自然的生机与和谐美。诗中“晴野”与“春山”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多样性,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春天的气息与人们的活动融为一体,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

通过这首诗,李端成功地将隐士生活的哲理与春天的美景结合在了一起,表现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朋友的关怀。这种对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使得整首诗不仅具备了自然美的表现,更成为了对隐逸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独将支遁去:我独自送走隐士支遁,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2. 欲往戴颙家:我想去戴颙的家中,说明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期盼。
  3. 晴野人临水:晴朗的田野上,人们在水边游玩,描绘了春天美好的生活场景。
  4. 春山树发花:春天的山上树木开花,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对隐士的描述以“支遁”和“戴颙”比喻了隐逸的生活。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如“晴野”与“春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支遁:象征隐逸高洁的生活。
  • 戴颙:象征诗人友谊与向往的目标。
  • 晴野:象征春日的明媚与生机。
  • 春山:象征自然的繁荣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送暕上人游春》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李端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支遁”是指: A. 一位著名的诗人
    B. 一位隐士
    C. 一位将军

  3. “春山树发花”描述了: A. 秋天的景象
    B. 春天的美丽
    C. 冬天的寒冷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端的《送暕上人游春》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李端更强调人与隐士生活的联系,而王维则突出自然的静谧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端诗集》

相关查询

风入松 渔歌子 三姝媚 斗婵娟/霜叶飞 春感 台城路(抵吴,书寄旧友) 甘州(寄李筠房) 渔家傲·门掩新阴孤馆静 绮罗香(红叶) 如梦令(处梅列芍药于几上酌余,不觉醉酒,陶然有感) 木兰花慢(为静春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反犬旁的字 抱佛脚 封秘 爱财如命 底子 赏不逾时 惹绊 隶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散马休牛 顿开茅塞 晨昏定省 彐字旁的字 有连 肉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