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武夷》

时间: 2025-04-29 15:21:52

诗句

书林追慕紫阳翁,出入尝沾教雨中。

缅仰高山难企及,大开茅塞迳能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21:52

原文展示

题武夷
作者: 吕天泽 〔宋代〕
书林追慕紫阳翁,出入尝沾教雨中。
缅仰高山难企及,大开茅塞迳能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我对紫阳先生的追慕之情,他的教诲如同细雨滋润了我。对那巍峨高山的敬仰是我无法攀登的,但他的智慧却能让我心灵豁然开朗。

注释

字词注释:

  • 书林:书籍和学术的象征,指文人圈子。
  • 紫阳翁:指的是朱熹,宋代著名的理学家。
  • 缅仰:怀念和敬仰。
  • 高山:象征着高尚的品德或卓越的成就。
  • 茅塞:指思维的障碍。
  • 迳能通:指能够很顺畅地理解和领悟。

典故解析: 紫阳翁是朱熹的别号,他的思想影响了后世,特别是理学的形成。高山常用来比喻有卓越成就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天泽,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和哲理,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吕天泽对朱熹的景仰之际,表达了他对理学的追求和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诗歌鉴赏

《题武夷》是一首充满敬仰与感悟的诗作,通过对紫阳翁的追慕,展现了诗人对理学思想的热爱和对人格高尚者的钦佩。诗中以“书林追慕紫阳翁”开篇,直接表明了诗人对朱熹的崇敬之情,体现了他作为一名文人的情感归属和思想追寻。接着“出入尝沾教雨中”一句,借用雨水滋润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朱熹教诲如春雨般润泽心田的效果,展现了知识的力量和影响。

后两句“缅仰高山难企及,大开茅塞迳能通”则进一步深化了诗意,诗人在缅怀高山的同时,也反映出自己的渺小与无力,强调了朱熹的高尚人格和智慧是难以企及的。然而,尽管高山难以攀登,诗人却通过朱熹的教诲豁然开朗,表现出一种希望与追求的心态。这种矛盾而又和谐的情感,使得全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思辨性,展现了宋代文人内心的深刻思考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书林追慕紫阳翁:表达诗人对朱熹的敬仰,书林即文人群体。
  • 出入尝沾教雨中:形象地说明朱熹的教诲如细雨般滋润,影响深远。
  • 缅仰高山难企及:表达对朱熹的崇高品德的仰望,感受到自我的渺小。
  • 大开茅塞迳能通:强调通过朱熹的教导,自己的思维障碍得以解除。

修辞手法:

  • 比喻:教诲比作细雨,生动形象地表现其滋润心灵的效果。
  • 对仗:前后句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知识和高尚人格的追求与向往,通过追慕朱熹,表达了对理学的敬仰和对精神启迪的渴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对道德与学问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林:象征文人群体与学术氛围。
  • 紫阳翁:代表智慧与高尚品德的典范。
  • 高山:象征理想与追求的高度。
  • 茅塞:象征思维障碍与困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紫阳翁”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苏轼
    B. 朱熹
    C. 李白
    D. 杜甫

  2. 诗中“教雨”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现象
    B. 知识的浸润
    C. 个人经历
    D. 生活的烦恼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吕天泽的《题武夷》与苏轼的《题西林壁》均表达了对自然和理想的追求,但吕天泽更侧重于对师长的崇敬,而苏轼则更多地体现了个人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选》 - 选编与研究
  2. 《朱熹与理学》 - 研究朱熹的生平与思想
  3. 《诗词修辞手法》 - 诗词的修辞与艺术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再用前韵答之道弟府教授 谢权府惠府判辨祖相死于邸中非商贾者 其二 立秋 其三 晓起 感遇十一首 其四 偶感 十六夜同诸子饮欧华玉湖上草堂因与子建伯乔二子荡舟观海尽兴而返得清字 观击剑二首 其二 三日游南苑诗 庭前孤雁四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卑结尾的成语 豕食丐衣 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禄的词语有哪些 大字旁的字 中立主义 目达耳通 纤柳 匕字旁的字 言不及行 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拘神遣将 言字旁的字 陆畜 飨祀 冤冤相报 文字旁的字 頁字旁的字 只手擎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