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0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08:34
苏幕遮 中秋无月
作者: 曹溶 【明代】
叶声繁,鸿信断。
懊恨孤眠,时序频频换。
桂子平分秋一半。
银汉空明,午夜褰帘看。
短箫边,双杵畔。
玉殿依稀,薄雾轻遮断。
不遣嫦娥将酒劝。
怕酒醒时,唤起愁无算。
这首词描绘了中秋之夜没有月亮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孤独和思念的感慨。秋天的声音繁多,鸿雁的传信已断,心中懊恼只能孤单入睡,季节频繁更替。桂花已经盛开,象征着秋天的一半。夜空中的银河空明,午夜时分轻轻掀开窗帘观看。短箫声旁,双杵旁,玉殿在薄雾中依稀可见,微弱的雾气遮住了视线。作者不想让嫦娥来劝酒,害怕酒醒时会唤起无尽的愁苦。
作者介绍:曹溶,明代诗人,字子华,号西江,江苏人。其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秋冬季节的凄美景象。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中秋节,月亮是中秋的象征,但此夜却无月,反衬出孤独和悲伤的情感,或许是作者在异乡或生活中的孤独体验。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没有明月的中秋夜,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凄凉的氛围。开头以“叶声繁,鸿信断”引入,立刻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深沉和思念的情绪。接下来的“懊恨孤眠”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感,时序的频繁更替让人感到人生的无常。桂花的平分,象征着中秋的到来,但在此时却没有月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失落感。“银汉空明”描绘了夜空的美丽,却因缺月而显得更加孤寂。
词中提到的“短箫”和“双杵”,暗示着音乐与哀愁的结合,音乐在此处成为了情感的寄托。最后几句则表达了对嫦娥的渴望与恐惧,虽然希望能借酒消愁,却又害怕酒醒后带来的无尽愁苦。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传达了浓厚的思乡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孤独和思乡的深切感受,反映了中秋节的悲凉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鸿信断”是什么意思?
A. 鸿雁的消息断绝
B. 鸿雁飞走
C. 鸿雁回来
词中提到的“嫦娥”代表什么?
A. 酒神
B. 月亮女神
C. 秋天的神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孤独与思念
C. 忙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