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入蜀》

时间: 2025-07-27 11:20:31

诗句

望空问真宰,此路为谁开。

峡色侵天去,江声滚地来。

孔明深有意,钟会亦何才。

信此非人事,悲歌付一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1:20:31

原文展示

望空问真宰,此路为谁开。
峡色侵天去,江声滚地来。
孔明深有意,钟会亦何才。
信此非人事,悲歌付一杯。

白话文翻译

我仰望天空,询问真正的主宰,这条路是为谁而开?
峡谷的颜色向天际延伸,江水的声音在大地上翻滚而来。
孔明对此深有意图,钟会又有什么才能呢?
相信这不是人间的事,悲伤的歌就交给酒杯吧。

注释

  • 真宰:真正的掌控者或主宰。
  • 峡色:峡谷的颜色,指的是山水的景色。
  • 江声:江水流动发出的声音,形容水势浩大。
  • 孔明:指诸葛亮,蜀汉丞相,智者。
  • 钟会:历史上蜀汉的将领,才华不及孔明。
  • 信此非人事:相信这不是人间所能掌控的事情。
  • 悲歌付一杯:将悲伤的歌交给酒杯,意指借酒消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思考,风格深沉,常有感慨和忧伤之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动荡的时代背景,诗人以蜀地为题材,借用历史人物,反映对时局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思索。

诗歌鉴赏

《入蜀》这首诗通过对蜀地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开头两句“望空问真宰,此路为谁开”,表明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似乎在追问历史的意义和人生的方向。接下来的两句“峡色侵天去,江声滚地来”生动地描绘了蜀地壮丽的自然景观,山川的雄伟与江水的奔流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渺小。进一步,诗人提到孔明和钟会,传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孔明的智慧与钟会的庸才形成对照,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惋惜。最后一句“信此非人事,悲歌付一杯”则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选择借酒消愁,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人生的悲观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望空问真宰:诗人仰望天空,向宇宙的主宰提问,表现出一种对真理的追求。
    2. 此路为谁开: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质疑人生的方向和目的。
    3. 峡色侵天去:描绘蜀地的自然景色,表达自然的壮丽。
    4. 江声滚地来:强调江水的浩大声势,渲染环境的氛围。
    5. 孔明深有意:提到智者孔明的深思熟虑,暗示历史的智慧。
    6. 钟会亦何才:反问钟会的才能,表现对历史人物的无奈。
    7. 信此非人事:对人事的否定,感叹历史的无情。
    8. 悲歌付一杯:选择以酒解愁,表现对人生的放弃。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历史、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命运的感慨和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悲伤。

意象分析

  • 峡色:象征蜀地的壮丽与险峻,表现自然的力量。
  • 江声:代表着历史的流逝与变迁,传达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
  • 孔明:象征智慧与谋略,表达人对智者的追慕。
  • 钟会:象征平庸与无能,表现出历史的对比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真宰”指的是哪位人物?

    • A. 诸葛亮
    • B. 上帝
    • C. 自然
    • D. 诗人自己
  2. 诗中“峡色侵天去”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大海
    • B. 高山
    • C. 河流
    • D. 城市
  3. 诗的最后一句“悲歌付一杯”意在表达什么?

    • A. 对人生的乐观
    • B. 对命运的无奈
    • C. 对酒的喜爱
    • D.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比较《入蜀》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历史与命运的思考,但杜甫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刘叉则更加关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自然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游喷玉岩 游海珠寺 谢僧寄拄杖 谢人惠琴材 舟中秋夜望星沙 送秦东海法师游上清 合州望黔楼 南山松歌 钱博士登俊赠西域地图 向日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艺的成语 行字旁的字 禽仪 出山小草 匕字旁的字 体力 襧忠 缶字旁的字 欝律 尸字头的字 显论 有志者事竟成 五鬼闹判 包含疾的词语有哪些 屮字旁的字 包含狈的词语有哪些 关山阻隔 包含驴的词语有哪些 杯中之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