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0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00:19
诗名: 饿咏
作者: 刘叉〔唐代〕
文王久不出,贤士如土贱。
妻孥从饿死,敢爱黄金篆。
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和人心冷漠的感慨。诗中提到文王久未出山,贤士如同泥土般贱价,社会上有才德的人得不到重用,家庭因饥饿而死去,然而人们却仍然贪恋富贵的黄金财富。这反映了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无奈与愤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叉,唐代诗人,以其激昂的诗风和对社会现象的锐利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现实,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困苦,诗人通过个人的视角反映社会的悲惨现状。
《饿咏》一诗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中士人的苦闷与无奈。诗的开头,刘叉提及“文王久不出”,暗示了贤明的统治者缺失,令得有才之士的价值被贬低,正如“贤士如土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饥饿不仅是生理的,也是精神上的。诗中提到的“妻孥从饿死”,更加突显了家庭的破碎与人道的惨痛。
全诗用词简练却意象深远,特别是“敢爱黄金篆”,不仅表达出对物质财富的渴望,更反映出在极端困境中人们对生存的无奈与抗争。刘叉的笔触犀利,情感真挚,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悲怆的力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愤慨,表达了对贤士无用与家庭破碎的深切哀叹,揭示了物质与精神的矛盾。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文王久不出”,这反映了什么?
“妻孥从饿死”中“妻孥”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首诗均反映了社会动荡对个人及家庭的影响。但杜甫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刘叉则更加聚焦于个人的苦难与无奈。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