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1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19:58
开泉
作者:韩琦 〔宋代〕
先茔东北隅,有泉渤而出。
奔跳若爨鼎,万眼沸不一。
始虽稍泓登,渐乃肆沕潏。
吾尝展祀馀,爱玩必终日。
爰从大旱来,数岁竭如窒。
伤哉利泽源,顿尔藏于密。
吾今具畚锸,试欲疏潜屈。
开无数尺间,旧脉俄腾溢。
涓涓力尚微,势已舒沈郁。
我愿天道常,不使五行失。
均调四气和,寒燥皆从律。
宣其润下功,复得沾群物。
在墓地的东北角,有一泉水涌出,
奔腾跳跃如同锅中的水,万眼齐沸。
起初虽然水流稍微上升,渐渐地水势便肆意奔涌。
我曾经在这里祭祀,喜欢玩水常常一整天。
然而自从经历了大旱,数年间水源干涸如同被堵塞。
可怜这水源的利益,突然间就隐藏在深处。
我如今准备了铲子,试图疏通潜藏的泉眼。
开辟出几尺的空间,旧有的水脉顿时涌出。
涓涓细流初始微弱,但气势已经舒展开来。
我希望天道常在,不让五行失去平衡。
调和四季的气候,寒冷和干燥皆有所依循。
宣扬其滋润的功效,重新滋润万物生长。
作者介绍:韩琦(1046年-1104年),字元秀,号东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曾任宰相。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时代。诗人通过描写泉水的涌现,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间困境的关切,寓意深远。
《开泉》是一首集自然描写与哲理思考于一体的诗,诗中通过对泉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生生不息的自然力量与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诗的开头以“先茔东北隅”引入泉水的描绘,既有地理指向,也暗含人文关怀,象征着生命的源泉。
随着诗句的推进,泉水的形态从初始的温和到后来的奔涌,展现了自然界中事物变化的无常。同时,诗人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也逐渐显露。面对大旱的困扰,诗人产生了深深的忧虑,表现了对水源的珍视与对自然规律的理解。这种情感在最后几句中达到高潮,诗人希望天道常存,使五行保持平衡,体现了对自然法则的尊重。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泉水的赞美,更是对生存环境的深刻思考,表现了诗人渴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先茔东北隅,有泉渤而出。
描述泉水位置以及泉水的形态,给人以生动的视觉感受。
奔跳若爨鼎,万眼沸不一。
形象地将泉水的激荡比作锅中水的翻腾,表现出泉水的生动与活力。
始虽稍泓登,渐乃肆沕潏。
从初始的微弱到后来的汹涌,表现出自然力量的变化。
吾尝展祀馀,爱玩必终日。
表达对泉水的喜爱,暗示人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爰从大旱来,数岁竭如窒。
提到干旱对泉水的影响,反映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直接影响。
伤哉利泽源,顿尔藏于密。
对泉水的缺失表示惋惜,突出水源的珍贵。
吾今具畚锸,试欲疏潜屈。
表达诗人采取行动,努力恢复水源的决心。
开无数尺间,旧脉俄腾溢。
通过疏通,泉水重新涌出,象征生命的复兴。
涓涓力尚微,势已舒沈郁。
虽然刚开始的水流微弱,但已显露出蓬勃的生机。
我愿天道常,不使五行失。
表达对自然法则的渴望和人类的谏言。
均调四气和,寒燥皆从律。
期盼自然气候的均衡,体现出对和谐自然的向往。
宣其润下功,复得沾群物。
最后强调泉水滋润万物的作用,展现出自然与生命的共同体。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与拟人手法,如“奔跳若爨鼎”将泉水的形态与人类生活中的事物相联系,使得描写更为生动形象。对比修辞也在其中体现,如初始的微弱与后来的汹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自然的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盼,同时也反映出对自然灾害的深切关注,强调了珍惜水源和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泉水位于哪个方向?
A. 西南
B. 东北
C. 正南
D. 正北
诗人希望天道如何?
A. 不变
B. 常存
C. 失衡
D. 变化
“涓涓力尚微”中“涓涓”形容的是?
A. 声音
B. 水流
C. 风
D. 火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